上海工艺美院:非遗赋能“大思政课”,构建“美育+思政”育人新模式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4-03-18 13:40:59

2023年4月,徐家汇田林第三小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手工课,中国非遗传承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曹沐青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做非遗手工——棕榈草编。看到手中的棕榈叶不一会就变成各种活灵活现的作品,孩子们既新奇又高兴。

e6bbed05ffd772b055539ec52a247d7.png

学校为中小学生开展非遗体验课程

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堂场景,也发生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嘉定一中、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曹阳二中、海华小学、云南边疆小学等校园里,还出现在南京西路社区、徐家汇社区的活动室中……这就是上海工艺美院发挥工艺美术专业特色,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打造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链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认真落实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对上海提出的任务要求,结合上海红色资源和学校美育资源,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2019年以来,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各种文化艺术基地近10个,开发非遗课程30多门,带动大中小学校和社区30多所(个),打造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链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美育+思政”沁润式育人

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特色建设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携手建机制、强师资、建课程、设中心,为大中小学校送课上门,与社区组织“美育天使”在行动、爱心暑托班等活动,校内开展职业体验日,校内外参与或举办非遗展览、文创比赛等活动,在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打造“环工美”育人实践圈,以美育人带动五育并举。

因材施教,带“活”非遗课堂。学校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课程顶层设计,精选中国传统工艺、非遗传承等主题,开设包括版画、黄草编技艺、皮艺、中式盘扣、团扇画等30多门非遗体验课程,涵盖动手实践、作品评比展览、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通过灵活的授课传技艺、育匠心、提审美,在知行合一的动手实践中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向大中小学生播撒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

大师云集,带“火”非遗课堂。学校发挥专业特色,整合优质资源,邀请校内外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组成教学团队、“美育天使”非遗技术传承和文化宣讲团队、爱心支教团队等,凸显大师“偶像”效应,更好诠释工匠精神。并通过“非遗进校园”骨干师资培训项目等可持续发展形式为学校培养师资队伍,形成良性长效机制。

d9cc1b9428ddb2c534636716faf4479.png

学校为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非遗培训授课

五育并举,带“动”非遗课堂。学校将非遗小课堂同“大思政课”育人大课堂紧密结合,在大师言传身教、实践德技相融、文化培根铸魂的过程中,课程达到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预期效果,也产生了以美育劳、劳而增智、劳而强体的五育并举叠加效应。

构建工美育人“朋友圈”

扩大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溢出效应

辐射面广参与度深,“美育+思政”协同育人。至2023年,学校已经为30多所学校(街道)送去非遗观摩体验课程和活动,惠及上千名学生,辐射几十万市民。通过创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联动模式,学校不仅与上海市各大中小学校结对协作,树牢青少年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还面向沪上外国学生和海外高校积极开课,用融通中外的艺术语言讲好传统非遗的中国故事、工美故事,更坚持以社会实践反哺艺术创作,大力支持师生为陈云纪念馆等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开展红色纪念馆VR宣传项目、参与嘉兴建党百年砖设计项目等,厚植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实现“美育+思政”育人链条的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edc9adc0f1ed39ccdc76cb442845af0.png

 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吸引十余所大中小院校师生参与

打造机制拓宽平台,文化自信入脑入心。为巩固建设成果走深走实,形成常态长效建设机制,学校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多角度推进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项目——海派文化艺术育人共享基地建设,多层次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中小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承接高校、尚艺善美——大中小学校美育教育联盟等,通过打造“美育+思政”特色育人品牌,不仅在筑牢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生队伍共成长的过程中涵养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守正创新活力,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入脑入心入行,也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可持续、可转化、可推广的“三圈三全十育人”工美样本。

学校供稿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