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卢湾学子在“‘物’说中国”无边界学习中宣讲党的二十大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何思哲

时间:2023-02-15 14:37:24

本网讯(记者 何思哲)2月15日,上海市卢湾中学独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本次开学第一课学校为学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依托学校无边界课程,以“‘物’说中国”为主题,将博物馆“文物”“移动”到校园,将中国文化与历史与学科项融合,引领卢湾学子将目光投向历史上、身边的不同“国宝”和“文物”,深入探究,理解其蕴含的深厚价值和内涵,在无边界学习中宣讲党的二十大,讲好中国故事,增进文化自信。

真实场域:文物进课堂

此次开学第一课也是学好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课,学校邀请到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将馆藏文物《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带到校园引入课堂,学子们现场仔细观摩了文物,流转百余年的杂志静静地陈列在舞台上,泛黄的纸张将学生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作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首发刊,《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的价值不言而喻,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团支部书记傅天溦老师围绕文物的价值和收藏故事进行了讲解,引领卢湾学子共同探寻文物承载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

结合文物《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堂红色宣讲课堂《铁笔雄文照人间》以情景演绎方式,向全校师生讲述了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始末,展现了革命先烈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和为救亡图存肝脑涂地、矢志不渝的民族大义。

突破空间:博物馆研学

学校的围墙,与世界等宽。寒假里,学校精心组织了“‘物’说中国”研学实践活动,引领卢湾学子将“无边界学习”自主自发“移动”到博物馆、纪念馆,融入生活中,用一件件文物展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荡学生思维,深化情感体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开学第一课上,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三个研学小组学生进行了成果汇报。其中,上海博物馆研学小组的研学对象是大克鼎。他们以古代祭祀典礼展现了大克鼎所蕴含的中国“礼”文化,并以视频采访方式邀请上海博物馆教育部的杨旻烨老师对镇馆之宝大克鼎进行讲解。

物以载道,博古识今。突破校园围墙,走向校外的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移动”的无边界学习中学生从单一的文史知识学习转变为打开眼界跨越历史与现在,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实现与“物”的真实“对话”。

项目学习:创新中传承

如果你要为国宝宣传造势,你会怎么做呢?在寒假“‘物’说中国”系列活动中,不少学生被“我的国宝会说话”国宝推介微项目深深吸引。学生们选定了一个“国宝”进行探究,通过线上线下的研学实践,探寻背后的故事,融合资料和研学成果,为“国宝”设计原创推介海报并录制解说词,为心爱的“国宝”做一次宣传。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国宝”。在“国宝”推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诗词新曲”改变创作方式来推介诗词文化,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研读作品,并以所感所悟填入喜爱的旋律中,生成了十首极具特色的原创古风作品,《记易安——落》和《记东坡——乐》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进行了推介展示,展现了卢湾学子以实际行动创造性宣扬中华文化“国宝”。

最后,卢湾学子以原创宣言视频《大美中华 守护有我》以及歌曲《我是未来》表达了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中国文化的坚定决心和昂扬姿态。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