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关注普通中小学校里,那群存在问题的“隐性特殊儿童”!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白羽 金浩文

时间:2023-01-15 21:47:33

在普通的中小学校园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行为或情绪问题,但并未纳入随班就读体系。

三年疫情期间,因为长时间的网课,这部分特殊孩子到校困难、上课困难、交往困难等问题明显增加。

鉴于此,今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建议,要特别关注义务教育阶段这群“隐性特殊儿童”。

“隐性特殊儿童”数量不少

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一般来说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已经过评估进入特殊学校,或纳入随班就读系统的特殊学生;

第二类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受过正式评估,并未进入特殊学校,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没有纳入到随班就读系统的学生,被称为“隐性特殊儿童”。

据夏雪梅透露,这群“隐性特殊儿童”数量并不少。

对上海市城、郊区13所初中和小学校长的调查发现,每所学校都反映有这样没有被纳入随班就读系统的特殊儿童,比例大约从1%-3%不等。

以2021年为例,上海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89.28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9.76万人,如按1-3%的比例计算,这类学生的数量约在1.39万人-4.17万人。

而2020年,上海有867所普通学校,有3080个班级开展随班就读,总学生数仅为3080个。

疫情使特殊儿童问题凸显

这些特殊的孩子为什么被“隐藏”?

“家长不愿意评估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夏雪梅分析指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担心评估后孩子会被“戴帽子”“贴标签”,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学校和教师区别对待,家长的这种认知和观念使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政策无法落实到这些学生身上。

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因为长时间的网课,户外活动减少、心情抑郁、亲子关系紧张、沉迷电子产品、睡眠不足等问题频发,特殊孩子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出现精神涣散等问题。

疫情以来,这些特殊的孩子到校困难、上课困难、交往困难等问题也愈发明显。

夏雪梅认为,“隐性特殊儿童”有两大特点:

一是,其中部分孩子处于“临界”或“不稳定”状态,在一定阶段中有较为明显的问题行为、情绪上的异常表现,但并没有达到医学上可被认定的程度,有时候也会有好转的表现;

二是,初中阶段这类孩子的比例高于小学阶段,随着学业压力的加重,也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中“隐性特殊学生”的数量比小学更多,而中考的压力也使得学校和教师相对要比小学更加焦虑,对这类学生的宽容程度也要低于小学。

允许学校有提出会诊权利

“面对确有特殊教育需求,但又不愿接受评估的学生家长,要允许学校有提出会诊的权利。”夏雪梅建议,“隐性特殊儿童”中有一部分比例的孩子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有权利提请医生进行会诊,将评估结果给到家长,将确实需要纳入随班就读的学生纳入到系统中。学校也要重点支持和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内营造尊重、关爱的氛围。

同时,要联合医学专家加强对重点家长的针对性宣传,呼吁家长提升意识,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寻求专业帮助,早发现、早干预;也要给家长更多的社会支持,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组织的力量,在社群内营造家庭之间互助互帮的组织,学校内建立跨年级的家长互助组织。

夏雪梅坦言,从“隐性特殊儿童”的数量来看,保障和支持这类儿童接受良好教育存在大量的经费缺口,如为学校落实招聘专业助教、进行个性化评估等的经费,可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

另外,夏雪梅建议,在普通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审中,可以将对这一类学生的关爱、教学案例等作为加分项,鼓励教师提出针对性的工具、措施,将全纳教育真正落地到课堂的微观层面。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