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来信 | 上海市特级校长李百艳:心定如磐,方能展翅飞翔​

来源:教师博雅

时间:2022-05-16 09:34:37

疫情来袭,“空中课堂”的云端相见成了学生们的日常模式。

隔屏不隔爱!在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云中来信”栏目,特邀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等名校长、名教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谈心。希望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身边的感人故事,自己的人生感悟,带来战“疫”的温情和力量。

今天推出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的“云中来信”。信中,李院长为同学们上了精彩的成长一课,她鼓励同学们在追梦的路上要胸有海岳,要心定如磐。这篇充满辩证哲理和激情的云中来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静心共读。

心定如磐,方能展翅飞翔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居家线上学习已经整整两个月了!受疫情影响,2022年我市秋季高考、中考都将延期至7月份举行。就当前的形势而言,这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合理的调整”,但是就同学们预想中的学习生涯来看,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命运的安排”。

所有的学生,尤其是今年的考生,真的不容易,三年中有两年都遇上了疫情,不得不适应的切换转场,不得不调整的学习节奏,不得不推迟的毕业典礼,不得不取消的“六月逍遥游”……作为师长,在无比疼惜你们遭逢此番际遇的同时,也特别欣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能消减你们求知若渴的学习热情,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你们春竹拔节的成长态势。这让我想起了龚自珍的两句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不管环境怎样艰难,一个胸有海岳的人,他永远不会被外物所役,不会被逆境所困,他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向着内心最渴望的地方展翅飞翔。然而,追梦的路,从来不会是一路坦途,穿越风雨,笑看沧桑,需要强大的内心,需要有稳如磐石的定力。

你若心定如磐,就没有什么能够偷走你的实力与尊严。被誉为“小提琴之神”的帕格尼尼,在一次演出开始时,忽然发现手中的小提琴有点不对,仔细一看,原来并不是他平日珍爱的那架贵重的提琴。他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抱歉地告诉听众他拿错了琴。到了幕后才发觉原来是有人把他的琴偷走了,换了一把破旧的琴留在原处。他懊丧了一会儿,走到台前对听众们说:“诸位来宾,今天我要证明给大家看,音乐并不是在乐器里,乃是在人心里。”他极为用心地演奏,从那破旧的乐器里流出了悠扬悦耳的音乐。听众无比激动,喝彩声几乎轰穿了屋顶。别人可以偷走他珍贵的小提琴,却偷不走他的才华与成功。

同学们,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到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迅速扩散,就像家中突然闯进来一个贼、一伙强盗,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些淹没在人海中的苦难,令我们不忍碰触。然而,人的尊严就在于不向命运低头,静默的城市里,有无数逆行者前赴后继的身影;在线学习的日子里,老师和家长竭尽全力给予我们“专业保供”和“心灵养护”。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虽然身处稳固的后方,但是从身体到心灵都需要全副武装,我们要提振士气,堵住一切的学习漏洞和思想破口,力争寸土不丢,绝不让病毒偷走我们的实力与尊严。

你若心定如磐,就没有什么能够裹挟你的明察与思辨。这段日子,与疫情一样来势汹汹的,还有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在开放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市民都能够自由地以网民的身份传递信息、发表意见,舆情的多元性、突发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传播民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意、参考决策、运筹帷幄;另一方面,任意转发、扩散非理性的声音也容易引发公众的负面对立情绪,激化社会矛盾。同学们,面对海量的、层出不穷的、碎片化的信息,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谣言;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是怪论奇谈;哪些人在敷衍塞责,哪些人在真做实干;哪些是不讲道德的“乱喷”,哪些是心怀善意的声援;哪些是弄巧成拙的“低级红”,哪些是蛊惑人心的“高级黑”;哪些对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哪些只是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草率地下结论,更不能糊里糊涂被带节奏,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分析,最重要的是明察与思辨。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读书人,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今天的教育更要“心怀国之大者”,同学们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新人。因此,你们既要心无旁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继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优良传统,在“专心致志”与“博观约取”之间做到平衡。明末学者李颙主张“学问之要,全在定心;学问得力,全在心定”,同学们当下要以学业为要,努力做到定心、心定,保持学习生活韵调律齐。

你若心定如磐,就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你的志向与信念。在线上教学的日子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三个课堂:空中课堂、方舱课堂和天宫课堂。这不同于平日里的课堂,这超乎想象而又真实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和教育人的非凡梦想。

与常规课堂相比,足不出户的在线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足不出户的憋闷,互动交流的不便,亲子长期全天候“亲密无间”的压力,少了朋友亲密无间的温馨,失去了课间纵情欢笑的美好,等等。但“空中课堂”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和循环使用,数字化互动平台上“人人都坐第一排”的教育公平,课堂数据的即时反馈,教学评价的生动有趣,教学结构和流程的优化重组,这一切在不知不觉间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可以说,“空中课堂”正在从疫情期间教学的权宜之计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长远之计。经历过“空中课堂”的师生,在信息素养和现代化学习方式方面已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收获。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诸多方面的进步与突破,是以偶然事件、甚至是灾难性事件的解决为契机的。迄今为止,在上海众多的感染者中,不乏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最让我们动容的是,隔离在方舱里的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中断教与学,很多人还收看了3月23日的天宫课堂,津津有味地看着三位太空老师在“四季如春”的中国空间站里做实验。天上的课堂与地上的课堂一线相牵,天地之间展开对话的那一刻,有多少人由衷地赞叹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盛。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顺利返航,“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她兑现了给女儿的“诺言”,激发了更多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亲爱的同学们,这三种课堂让我们看到现实的巨大张力,在这片土地上,尽管病毒引起的风浪还有余威,尽管我们难免有些身心疲惫,但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正如航天员翟志刚所说:“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属于你们。”当我们与神奇的大自然、与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与周遭息息相关的人、与真实的自我展开对话时,我们就会发现,渺小的人类虽然只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但是只要我们全神贯注、坚定不移,终身选择志于学、志于趣、志于业、志于道,我们就可以“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不但可以把“上九天揽月”这样的宏大想象变成现实,也一定可以认识比奥密克戎病毒更微渺的存在。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返校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了,愿师生们早日相逢在夏木阴阴的校园。同学们,你若心定如磐,疫情最多只能偷走一个季节的春天,却夺不去我们胸中飞翔的“海岳”,更偷不走我们风华正茂、热情如火的青春。

顺祝学祺!

李百艳

2022年5月13日

作者简介

图片

李百艳,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特约督导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名校长,曾获2017年“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