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期间如何让孩子甘愿变身劳动小能手?这位“劳模校长”给出了实用建议

来源:文汇网

作者:王星

时间:2022-05-12 13:20:45

居家抗疫期间,孩子原本的学习、生活状态发生变化,随着孩子外出运动减少,满满的精力和热情无处释放,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锻炼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孩子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辛苦,促进亲子关系温馨和谐。这段时间,家长们该如何通过生动、新鲜又有创意的劳动教育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明白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呢?

上海家长学校日前邀请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书记兼校长王建芳,以“在劳动中成长,生活因创造而幸福”为题,与家长分享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吸引了10.7万人次在线学习。

打破“思维窠臼”,劳动不仅是简单的扫地洗碗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中,周家的3个孩子从小性格迥异,各有所长,成年后在不同领域的岗位上通过劳动和努力奋斗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周家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明白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在工作中踏实奋斗、肯付出愿奉献的劳动精神,传承给孩子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充分展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无论资质如何,只要努力勤劳善良,世间的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王建芳引用了《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的话来强调剧中周家子女的经历让人们看到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熏陶诚实正直的人生态度,传承勤劳简朴的家风家训,启迪奉献奋斗的劳动精神。孩子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需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劳动正是全方位育人、五育融合育人的最大路径最优路径。

图片3.png

提到劳动教育,不少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但就劳动教育而言,家长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家庭更应成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在生活中,有些家长没有重视孩子劳动教育,包办了家中一切劳动事务,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扣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呢?在王建芳看来,家长应当建立“立德树人、以劳树德”的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窠臼”。劳动不仅只是扫地、洗碗等简单家务,学习养花种草,美化家居,尝试做一道美食,改善生活,帮助长辈完成一次网购等,对孩子来说都是精彩有意义的劳动。

疫情期间,居家生活让家长既要兼顾工作和生活,还要照顾孩子辅导功课,如何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让家长有些发愁。对此,王建芳王给家长支招: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社区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包括参与问题讨论、设计解决方案、落实具体行动、总结反思结果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带领孩子开展个性化智慧劳动,既培养孩子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也提升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激发孩子用智慧和汗水造福家庭社会的劳动精神品质。

循序渐进培养,让孩子明白生活因劳动而快乐

在王建芳看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们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帮助孩子建构三种层次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从小处入手,坚持长期培养,比如让孩子养成每天整理铅笔盒、书包等学习用品的习惯;有计划地添置文具、图书。家长亦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跟孩子共同制定劳动训练计划,长期坚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劳动习惯与自理能力。

图片4.png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培养孩子主动担当的劳动责任感与劳动能力。家长一方面要明确家务劳动责任分工,不断激发孩子主动承担家务的劳动责任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另一方面要做到既要不断示范,又要不断放手,让孩子在劳动锻炼中学会承担责任。同时,家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理解来引导孩子反思总结劳动的成果,从而让孩子在掌握家庭日常管理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亲情。

“集体的事情积极做”,培养孩子乐于奉献的公益态度与劳动精神。王建芳分享了同济附小著名的家长义工团活动“一米守护”的故事:家长们不论刮风下雨,每天轮流在校门口做义工守护孩子安全,在家长志愿服务的感召下,孩子们也组建“苗苗志愿服务队”,开展“汽车公园垃圾清除”等各类志愿者行动。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培养孩子在劳动中锻炼自我、管理自我、发现自我,体会到主动奉献的光荣、同伴合作的重要以及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明白生活因劳动而快乐的意义。

图片来源:上海开放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