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师,也是志愿者 | 背上43斤喷洒装备,加入疫情服务车队……这些老师真拼!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5-10 13:15:09

使命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疫情突袭,上海无数教育工作者投身社区一线,成为一名忙碌的志愿者。

他们有些人上完网课就化身“大白”,有些人用所学专长助力社区抗疫,有些人老当益壮勇战疫情,有些人时刻牵挂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他们用率先垂范践行着“为人师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跟着小育一起走近他们,来看看他们的战“疫”故事。

这样的负重,非我莫属

华东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与培训中心的张斌老师是华师大一村的居民。4月1日起,居家办公的他就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志愿者先锋队,担任华师大一村防疫消杀组组长,负责组织核酸检测内外场、指定居民楼楼道的消杀任务。

4月9日,他背上43斤容量的喷洒设备,也就是类似绿化养护用的那种专业工具,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进行消杀。背上沉重的设备,从内场到外围,从集中采样现场到外围等待的队伍长龙,张斌专注地往返行进,自己都忘记重新装填了多少桶了。

图片

4月10日,张斌再次重装上阵。这天的任务是对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异常的居民所在楼宇楼道进行消杀。他负责的几栋楼都是老式住宅,没有电梯,要背着40多斤的装备徒步上下48层楼。一上午下来,体力严重透支,脱下防护服时,他的全身湿透,在体感温度23度的户外,竟然瑟瑟发抖。

卸装回家路上,身体微微发冷,但张斌热血沸腾。他说:“专业装备一上身,严肃认真执行喷洒消杀工作,这样的负重,非我莫属。因为这样的工作状态居民看在眼中,就是安心,就感觉多了一层保障,多了一份安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车队”

疫情来袭,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国伟老师主动加入了杨浦区疫情服务志愿车队,他用自己的私家车,往返于杨浦区的各个小区和检验中心,接送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以及护送核酸样本。为了能够及时将各地援沪物资运至各社区,刘老师和服务车队的车主们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运送物资的队伍。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立即启程奔赴。

志愿服务车队几乎每天连续工作都要11-19个小时,常常是凌晨五点出门,晚上十二点结束。刘国伟表示:“我们就希望早一点将医护物资送到医生那里,希望疫情对大家影响小一点、再小一点。”

图片

党员教师冲在战疫前线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魏燕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认真完成线上教学等工作基础上,主动到社区报到。帮助居民申请核酸检测登记码,维护核酸秩序,挨家挨户分发抗原检测盒,为居民演示抗原自测方法……魏老师的社区日程表排得很满。

魏燕老师主动联系居委,协助组建并管理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统计在职党员“双报到”等事宜。她主动统筹协调各楼栋在职党员,协助本楼栋楼组长发布各项通知,排摸统计各楼栋紧缺物资情况和紧急用药等特殊困难,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无论是大风大雨,还是阳光暴晒,即使防护服里闷出了汗水,魏老师都毫无怨言。

图片

魏燕为居民演示抗原自测方法

学院实施准封闭管理以后,上海兴伟学院的郭莉老师便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居家办公。作为学院的院办主任,人虽不在校内,但她的心却在校内,她及时配合学校制定防控方案和预案,做好会议安排、信息上传下达、协调各工作组及专班等各项繁重工作。家里两个孩子要上网课,所有工作她都是在孩子上课间隙或者晚上加班加点完成。

作为党员,郭莉还主动去居委报到,做志愿者和楼组长。她所在小区一度不断出现阳性病例,为加强网格化和封控楼管理,确保居民足不出户,郭老师还同其他楼组长一起,每天从早8点到晚8点,在小区里巡逻,帮助分发政府保障物资,发放和回收抗原检测试剂,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等。有时忙到很晚,常常顾不上孩子,居委干部劝她回家照顾孩子,但她说,作为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用实际行动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给孩子做个榜样。

图片

郭莉在社区忙碌

为社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师王琦所居住的小区老年居民较多,作为志愿者的她主动传达防疫要求、询问生活困难、解释检测流程,帮助居民稳定情绪、遵守规范、高效检测。王琦老师说,能为社区抗疫尽力做点事,心里很踏实。

同样是上戏,舞台美术系教师王怿所在的社区地处老城区,高龄老人多。为了解决社区老人“配药难”问题,王老师加入配药小分队,一家家上门收好放在门口的病历本,帮老人配好药后再按照原地址送回去。王怿说,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感到非常光荣,这是责任使然,义不容辞。

图片

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王琦(左)、王怿(右)两位老师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疫情期间,许多老人面临着买菜困难的情况,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龙洁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热情为居民服务,并坚持为百岁阿婆送餐送菜。

图片

龙洁坚持为百岁阿婆送餐送菜

龙洁老师的同事时伟也积极向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忙于分配防疫物资、布置核酸检测点、上门通知核酸检测等繁琐的工作。“参与的过程让我对所有参与抗疫工作的一线人员产生深深的敬佩,正是他们不畏艰辛地坚守,才让百姓安心。”时老师这样感言道。

科研达人化身“大白”

何成教授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械电子系主任,在工业智能装配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上颇有成就。疫情之下,何成由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化身为社区“大白”志愿者,他为社区防疫站岗,为百姓健康护航,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何成负责小区居民快递的消毒、分类以及将快递挨家挨户送上门等工作。“做志愿者当然累,当然苦,但是我不怕,天冷没有帐篷我可以多穿点,尽管防护服穿在身上不方便不舒服但我可以忍着,只要居民们的安全有保障就行”。

图片

何成和志愿者同伴正在为小区居民运送物资

上海开放大学理工学院的彭建涵老师是一名标准的“理工男”,平时是一位安静低调的人民教师,而当面对疫情时,他俨然成为了社区抗疫志愿服务里一颗“闪亮的星”。

虽然自己有着繁重的直播教学任务,彭老师还是积极报名参加了小区志愿者,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放弃了大量个人休息时间,帮助居委会完成居民数据筛选、物资分发等工作。他是核酸检测“操作PDA二维码”任务组的得力干将,身着白色防护服的他在清晨6点便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工作。近6000人的大型小区居民核酸检测在专业医护人员和彭老师及其队友们共同的努力下,秩序井然。

图片

彭建涵在社区志愿服务

大家都叫她“707”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党员教师陈易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深入社区抗疫一线,担任起所住楼栋的临时负责人,肩负起整栋楼“大家长”的角色。

她既是上门登记、送菜的“敲门党”,也是核酸检测的“扫码侠”,还是楼道垃圾收集的“保洁员”,很多大楼居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知道她住在707室,便亲切地叫她“707”。在她的感染下,大楼招募到20名志愿者,为居民们共克时艰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临时负责人的工作细致而繁琐,按每家每户不同需求订购生活物资,物资送达后,挨家挨户送到居民门口,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能及时吃上新鲜蔬菜,让她和志愿者感到十分开心。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少不了她的协调,为了尽量减少大楼居民人员聚集,她组建志愿者群,每层安排好“层长”,把手机当成对讲机,“叫到哪层哪层下”,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陈易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面前责无旁贷。我相信胜利一定就在不远处。”

图片

勇当社区疫情防控的先锋

得知自己所住小区需要进行疫情管控时,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务处的姚佳寅老师立即前往小区临时指挥部,报名成为第一批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他被安排在信息宣传组,负责每日数据收集汇总上报。小区第一次核酸检测完已是晚上7点,但在数据汇总时,他发现医护人员的采样人数与楼道小组长的统计人数不符,便立即梳理原始表和现场签到表,与其他志愿者们分头比对匹配,终于在凌晨1点半找出并解决问题,按时完成汇总上报任务。防护服闷热又不透气,在高温下,不到一小时,汗水就打湿了姚佳寅老师的衣服,但他毫无怨言。

除了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姚佳寅每天还与坚守在学校的同事在线审核专科自主招生相关材料,有时光接听热线咨询电话就有120余个。非常时期,他就这样不分昼夜,居家办公和社区抗疫两头奔忙。

图片

姚佳寅(左一)在认真核对社区核酸检测相关数据

疫情来袭,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冯珊珊老师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配合居委会抗击疫情。

“您好,请注意间隔距离”“您好,请您填写信息登记表,谢谢配合”……这些话语成了冯珊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每一位来做核酸检测的人员,她都耐心帮助他们做好信息登记工作。“虽然我不是医务工作者,但是我是一名高校教师,我要为社区献一份微薄之力,传递正能量。”

在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里,有艰辛,但更多的还是温暖。居民们自发成立帮扶群,谁家柴米油盐缺了,群里面喊一声,就会有其他居民提供帮助。当志愿者把其他居民相赠的物资送上,居民们的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瞬间消除了全身的疲惫。

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