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云”上,我们能做得更好!“慢校园”里奋进的沪上学子(一)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04-18 10:08:38

疫情暂停了我们出门的脚步,无法阻止的是一颗颗跃动向上的心。被“宅”在校园里、在宿舍里的学子们,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花式”过着各自的“云中”生活:线上学习、志愿服务、虚拟实验室、朋辈互助……老师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探索和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思考‘不停歇’”……慢校园中,奋进的师生最从容;慢校园中,奋进的师生最闪耀。

上海交通大学

“无处不在”的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们“花式”打造“无处不在”的实验室,为自己的科研树立“小目标”。而老师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不停歇’”,为学生探索和研究创造条件。

没有办法到实验室,怎样才能找到实验室操作的感觉呢?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博士生严增泉想到,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设备和“元宇宙”概念,在虚拟世界中映射实验设备,并通过体感手势交互实现对虚拟实验器件的调控,达到线上实验的目标。经过努力,一套VR虚拟实验装置被严增泉发明出来了。不光是物理光学实验,也可以扩展到化学、电子线路和工程类实验。

图片图片

虚拟实验室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与导师保持网上沟通 

钱家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级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虽然受疫情影响,面对面的线下沟通难以开展,但钱家骏与导师,以及志趣相投的国内外学者们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乐观地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方式保持联系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研究进度;另一方面,感到压力时向导师倾诉,对情绪管理也有很大帮助。”

钱家骏还是上外与英国莱斯特大学“翻译研究沙龙”项目的学生团队负责人,负责确定沙龙主题、联络汇报人、邀请嘉宾、收集报名信息等,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在最新的第十二期沙龙活动中,他邀请大家在线讨论,分享学术观点。

图片

线上沙龙

上海理工大学

“宅”在实验室里 

对于上海理工大学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宅”在寝室做数据、“宅”在办公室开组会、“宅”在实验室里调试设备,成为“宅”校生活常态。

在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微纳光学与生物芯片实验室,博士生杨波手里拿着15厘米长的透明“尺子”,正在做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相关实验,“目前我们实现了单一病菌样品DNA的扩增时间是3分钟,同类研究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是比较创新的成果了,但是我的近一步目标是实现多个样品同时快速检测,也就是更快更高效。”杨波介绍道。为了这个目标,他继续“泡”在实验室里。

图片

“宅”在实验室其乐无穷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你不是独自一人在奋战 

疫情突袭,对正在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5进1选拔赛”的顾俊杰而言,无疑是一次特殊的挑战。

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偌大的5层实训楼里,每天只有顾俊杰孤身一人在实训室里刻苦训练。学校准封闭管理后,为不打乱他的训练节奏和进度,教练组及时修订了训练计划;同时在实训室内每个训练环节的重要工位处都安装了摄像头,教练组通过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踪顾俊杰的训练进展。即使只有一个人在现场奋战,顾俊杰也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技能、体能和英语训练任务。顾俊杰说,一天说的话不超过100个字,有时确实会感到孤独,但这也是学习调整心态、潜心研究技术、提升技能的好机会。

图片

图片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努力奔跑的你点赞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线上课虽然面临场所的变化、器材的缺乏、设备的不足……但这些现实问题没能阻止同学们那颗想要向前奔跑的心,于是就看到了这样的你们:就地取材上体育课做锻炼的你,老师远程协助上实训课的你,没有钢琴用电子琴弹奏的你……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在努力解决,每一个认真的你都让人备受感动。每一个努力的你,都值得真心点赞。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