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校园,上海这三个区怎样做好课后服务这道“填空题”?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1-12-23 18:30:00

3时半放学之后去哪里?为了缓解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教育部推出“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让课后服务不仅限于“课后看护”?记者走进上海的中小学,去看看中小学怎么来做好这道“填空题”。 

杨浦:区域各大高校结对助力

“闭上眼睛,此刻有些疲倦的你,最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我想到了前年和爸爸妈妈去越南,看到蓝色的海,黄色的落日,美极了。”“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大海拍击沙滩的声音……”

这是一堂不一样的体验课:下午3点30分后,课后延时服务开始了,这堂《情绪管理的心理艺术:用眼耳鼻舌身去参与生活》的情绪管理辅导课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李晓茹和上海市育鹰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沈燕霞一同执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的体验,积极暗示、调整认知,练习放松,体验快乐。

1.0版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包,包括:《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生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聚焦学习能力的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引导教育》等

大学老师深入中小学课堂,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这个学期,“区校联动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启动会”在杨浦启动,来自复旦大学的17位教师深入杨浦区中小学课堂,开设各类课程,形成1.0版课后服务资源包,为课后延时服务助力。资源包中包括《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中小学生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聚焦学习能力的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引导教育》等专业课程,将由复旦大学专业团队支持进入中小学教学和家长学校。

杨浦区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区域高校资源,将“课后服务2小时”转化为“提质2小时”,让“双减”真正落实落地落细。

更多的中小学和区域内的高校“结对”:铁岭中学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开发了“绿色加油站”生态园课后服务项目,让学生从播种、浇水到收获,从室内学习拓展为在田园中认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同学们还对生态园内多样的植物叶片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完全叶”和叶的变态,在趣味中获得真知;三门中学借助区位优势,引入了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优质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了近30项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每周课后服务时间,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的大学生协助三门中学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开展小团式学科基础性知识个性化辅导,还有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武术和花样跳绳,深受同学们喜爱。

上海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带领孩子们玩转“花样跳绳”

此外,杨浦区还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来填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时间差”。10月以来,许多来自区内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老师,走进中小学教室,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和趣味课堂特色内容。

宝山:“小先生”上线教学相长

下午3:30,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课后服务开始了,最吸引孩子们的便是上大宝外的“小先生”课堂。来自五年级的“小先生”张博超同学,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拿火柴”小游戏开场。“小先生”张博超通过三个情境的设置,先让大家动脑思考,再帮助总结提炼,让大家一目了然其中的奥秘,体验了数学游戏中的趣味与奇妙。四年级的“小先生”马睿妍带着自己心爱的高尔夫球包进了教室。一上来,她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夫为什么是18洞而不是19洞?”,再细心地从高尔夫的由来、场地、球杆、球鞋、基本动作等等逐个讲解,同学们也竖起耳朵认真听着。最后,大家来到操场,在“小先生”马睿妍的指导下,体验高尔夫运动,并挥出了漂亮的一杆。

上世纪3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小先生制”,强调“教做学合一”。3点30分后,宝山区各中小学的“小先生们”上线了,助力“双减”课后服务升级,打造了极具本区特色的“申时校园”。

“当你乘坐的地铁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下午3:30-4:30,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的“行+”安全空间内,“安全小先生”正在模拟地铁车厢内开展轨道交通安全火灾演习,让参与课后服务的小伙伴们沉浸式体验。

通过“安全小先生”的细致讲解,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快速掌握了地铁逃生的方法。

林子俊同学是这班列车的“乘务长”,他表示:“虽然我只是模拟列车的‘乘务长’,但作为一车之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非常真实的。”

首批体验馆培训师董旖老师认为,这样集教育、实践、探究为一体的课后服务项目能够有效促进“小先生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自我、培养能力。

黄浦:社团活动中体会“红色初心”

“黄浦江,浪奔腾,红色基因永传承。兴业路、兴伟业,难忘前辈和英烈……”15:30,课后服务时间刚开始,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就传出了清脆的快板声和稚气的童音。循音而去,原来是学校“小小讲解员社团”的许慎诺同学和社团伙伴们正在用快板练习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词。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卢湾一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的这一幕,也是黄浦区“申时校园”的一大特色。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许慎诺在用快板形式进行一大会址讲解稿练习

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起源地所在区,黄浦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区域红色资源,在课后服务时间推出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社团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初心”。

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就是卢湾一中心小学小讲解员们练习讲解稿的时间,每一名讲解员大约需要训练5-6周,之后还将接受发声、站姿、走位等训练。成熟讲解员同时也是一名中共一大党史故事讲述者,他们还会在课后服务时间把他们知道的一大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再配上他们的讲解词,其他同学也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童音讲党史,卢湾一中心小学已坚持了16年,千余名小讲解员从这里诞生。

“一方面,我们要教授孩子们讲解的技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讲解稿中蕴含的党史故事告诉孩子,孩子们在听故事、懂故事的基础上,他们的讲解才能更有血有肉,这样才能起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的目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小小讲解员社团”指导老师陈丽丽说。 

上海市报童小学学生在排练《印记》

课后服务时间,在上海市黄浦区报童小学的校史馆,同学们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排练红剧《印记》。指导老师杨璐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一名教师,同时还是黄浦区教育团工委“大黄锋”青年突击队队员。她以自己所长,带领报童小学同学们排练反映报童卖报送情报等内容的红剧《印记》,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在亲身演绎奔走叫卖、躲避追捕等场景的过程中,对报童们宁愿饥肠辘辘也要把自己变成宣传革命的卖报小行家,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对他们耳熟能详的《卖报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印记》外,这次送进报童小学校园的,还有反映茅丽瑛烈士“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绽放》和讲述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位牺牲的地下党员陈仲信烈士故事的《信仰》等7部红剧。

“在报童小学的红剧进校园首秀是很成功的,未来,‘大黄锋’们将在课后服务时间走进更多学校,帮助孩子们在排演红剧的过程中,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黄锋”青年突击队队长、上海市卢湾中学教工团支部书记宋佳仪介绍说。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