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打造“校史课堂”“实景课堂”“数字课堂”“主播课堂”!青年学子这样学党史,入脑入心

来源:文汇客户端

作者:王星 储舒婷

时间:2021-06-06 22:45:00

“把党史学习融入学科专业教学之中,既是塑造学生心灵,也是塑造教师德才素质非常好的途径。立德树人,是教师肩挑的刚性责任。”今天举行的上海学校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现场,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通过视频,语重心长地勉励沪上教师:要把传授知识的单项功能转换成全面的育人功能,让盛世之下的学生能够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懂得知恩感恩,挑起为国为民的重担,挑起党和国家的未来。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上海教育系统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结合社会生活大场景,创新课堂形式,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打造了一批“校史课堂”“实景课堂”“数字课堂”“主播课堂”,让校史、场馆、英模成为党史学习的“教材”、“教室”和“教师”,通过无数鲜活生动的案例让百年党史在大中小学生中入脑入心。

将百年党史融入课堂主渠道,引导学子主动解锁“精神密码”

“中共一大纪念馆最近正式对外开放。在它周围大约1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布着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有关的诸多革命历史旧址。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标注出它们的位置吗?”这是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一堂初中七年级地理课。在地理教师张瑞娟的引导下,学生们拿起笔纷纷绘制《“红色印记”专题图》,对上海的红色基因有了直观认识,对乡土地理的区域认知也更加全面。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设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阅读。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张铮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外读过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中描写的历史有一定距离,因此对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于是张铮选择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书作为“快乐读书吧”的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推断李白烈士内心的想法,并对他作出自己的评价,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走进上海的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在交流分享阶段,我们还开展阅读推荐活动,让五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走到三四年级学生中,讲述自己所学习相关内容,向弟弟妹妹们推荐这本书。”张铮说。

在上海大学,一门汇聚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社会学院、文学院等多个院系十几名教师联袂开讲的通识选修课《时代音画》人气不断走高。

作为上大在通识课程领域启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样板课程”之一,《时代音画》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沉浸式体验。最近的一堂课,聚焦的是在当下大学生中讨论度极高的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除了理论讲解,课上还设有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不少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踊跃走上讲台,与老师一同沉浸在红色课堂里。

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各类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上海各高校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党史育人资源,研制了57个专业门类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遴选出100门专业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示范课,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年学子主动“解锁”百年党史的“精神密码”,激发年轻一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

让师生爱听、爱讲、爱学,创新形式提升育人实效

在学校主课堂之外,如何创新育人形式,把握青少年特点、贴近青少年需求,让他们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借助当下年轻人最熟悉的形式,上海各学校创新打造了一批“校史课堂”“实景课堂”“数字课堂”“主播课堂”,用党的百年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激发青年学子的共情共鸣,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面向全市高校遴选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并担当青春讲述人的百集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课堂”正式上线。“空中课堂”以百集短视频《百年青春潮》为主要内容,让青年人讲述他们眼中的共产党员,让光阴里最美的奋斗故事温暖、激励更多青年,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创作排演《陈望道》《钱学森》《钱宝钧》等近20部“大师剧”,则用“舞台育人课”再现校史中的党史,让青年学子读懂大师们的爱国初心,不断提高党史育人的亲和力。上个月,华东政法大学原创大师剧《雷经天》在美琪大剧院首演。该剧重现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法官雷经天审断“黄克功案”的过程。连演5场的《雷经天》场场座无虚席,将穿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具象化,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贵州路校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闸捕房”,是“五卅惨案”的发生地和“五卅运动”引发地,也是“左联五烈士”被捕后的身陷囹圄之地。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牺牲90周年,该校文物专业的师生专门复刻了当年鲁迅先生和柔石主办的《朝花》旬刊第一期封面的木刻版画,并创作了一副寓意今天幸福生活的木刻版画《锦绣》,在动手实践中,回顾那段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历史,让历史变得可触摸。“我们还在校本剧《吾辈当自强》的基础上,针对“五卅运动”章节改编出每个场景3分钟左右的‘口袋剧场’版,让学生们在‘快闪’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体悟红色精神。”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汪志颖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坚持30多年办好学生党校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使命的“晨晖”党章学习社。十多年来,这个党章学习社团中走出的学生不仅学业优秀,更是行为规范和综合素质的标杆,先后已有百余名晨晖社学子脱颖而出,光荣入党。“晨晖”党章学习社学生代表孙恬然表示,要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坚持走出校门开展实践,坚定信仰、练好本领,争做有志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活用红色育人电子版图,内外圈联动增强育人合力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最新公布的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内外红色育人电子版图,形成课堂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内外圈联动育人合力,将上海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景充分用“活”,把党史学习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之中。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四(8)班学生张笑慈,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从2005年起,一群年龄仅为10.2岁的孩子作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小小讲解员”,走进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渔阳里、周公馆等红色场馆,用儿童的语言讲解红色故事,吸引更多的同龄小伙伴来到红色场馆参观、学习。

16年来,“小小讲解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英语版、连环画版本、快板等多元形式,则不断丰富着他们的讲解形式和内容。“通过一次次讲解,我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也把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了志愿服务和日常学习生活。”

召稼楼、革新村、闵行科技馆、梅陇国防教育基地、华漕镇抗日纪念馆……去年暑假开始,闵行区的思政教师和德育干部带着全区151所中小学校的3万多名学生“行走”起来,从区内的红色场馆、青少年研学基地再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历史变迁,在行走中感知时代发展。今年暑假,以“青春打卡·寻访家门口的红色地标”为主题的闵行区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又将正式启动。

在闵行区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秦书珩看来,上海各类场馆资源丰富,有着组织开展思政课“行走课堂”活动的得天独厚条件:“我们精选学习主题,精心设计任务单,营造学习环境,探索将中小学思政课学习与各类场馆资源有效融合的最佳路径,让学生的每一次行走都有成长的收获。”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