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图书馆红色研学

作者:上海市中国中学 沈文春


【开发者】

钱学森图书馆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团队由中国中学75位一线党团员教师组成。团队教师运用跨学科思维同时充分挖掘博物馆中的红色资源,从活动设计、课题指导到UbD大单元设计和5E教学法的实施,将跨学科思维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研、带着思考学。

设计初衷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为了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学习效能,中国中学整合区域内场馆资源,设计了“行走中国”红色研学课程序列。从中共一大会址、钱学森图书馆、四行仓库、渔阳里一路迈向南京、绍兴、井冈山、天安门等红色基地,完成“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红色研学课程序列,培育红色基因。其中,馆教结合深度开发的钱学森图书馆系列研学课程在区域内辐射引领,示范带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8年开始,中国中学把钱学森身上的家国情怀、钱学森图书馆的红色资源融入初中的研学实践课程中,75位老师围绕钱学森这个爱国科学家、依托钱学森图书馆中的红色资源相继开发了“朴域研学”研学活动和“钱学森图书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从1.0版的一次研学活动逐步上升到整整一年2.0版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让中国中学的师生们在研学路上奠基红色信仰。

课程特色

2019年初,学校初中部作为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种子基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的有效尝试——朴棫研学活动。35位研学活动开发的种子教师深刻挖掘区内场馆资源,立足钱学森图书馆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又辐射到邻近的交大的校园。形成了“纵向+横向”的网格化设计思路。深度挖掘钱学森这个人物背后的家国情怀、红色基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元素。有效探索钱学森图书馆内的学科资源和红色基因、价值观教育等资源,设计有趣又有意义的13项点位任务,感悟钱老的精神力量,提升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在活动和情境中进行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内容

2019年5月17日,中国中学500多名中预、初一学生在钱学森图书馆和交大校园内完成“历史人文”和“数理科学”两方面的研学之旅。他们穿越时空,完成了钱学森的求援信——中译英、情境微演讲、寻找钱学森成绩单的秘密、寄往克里夫兰总统号上的明信片、跟着钱老学数学、《钱学森》电影剧情演绎、伯努利定理的验证、完成歼10拼图、聆听建筑故事、感受百廿交大……同学们在钱图观察、探索、动手制作、表演表达,在交大聆听建筑故事,感受百廿高校的辉煌历史,进行体育拓展挑战。


同学们通过钱学森图书馆里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亲身体验一项项围绕钱学森的研学任务,寻访钱老的求学足迹和归国艰辛,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钱老为国为民的坚定信仰。

时隔一年,2020年6月,学校与钱馆的合作层次再上新高。本次合作,中国中学将视角放在了“基于跨学科视角下的钱馆课程开发”,以期将“1天”的短期研学活动拓展延伸成为“1年”的课程。

在专家的指导下,30余位一线教师进一步对钱图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钱图中与思政德育、创新精神以及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相关的内容有效结合到课程设计中,并熟练运用跨学科思维与相关知识,围绕“科技发展与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等5个不同的维度,研发出5门完全不同的钱馆研学课程。在一年的拓展课学习中,同学们围绕“九天揽月——火箭的设计、制作、发射”“钱学森的心灵世界——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奇妙世界”“漫漫归国路——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奋斗、建功新时代——青少年视角《钱学森传记》编写”“探秘太空、追寻航天梦”五门课程,系统地展开项目化学习。

2年多的探索,从一次活动向一年课程的转变,75位老师的不懈努力,发生改变的不只是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转型,是一次学生爱国主义学习的深度体验,也是中国中学馆校合作进行跨学科课程研发的一次有益尝试。

“钱学森背后体现出来的最质朴的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中学教师应该给学生绘就的生命底色。”依托钱馆这座“人文思政宝库”,上师大学区将进一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情境实践体验中,让“行走中国”真正成为学生中国梦的起航之基。

编辑丨陆芸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