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旧居

作者:复旦大学 肖淑方

在国福路51号,浓密的树荫里掩映着一座浅黄色的三层住宅,外观简洁典雅,温柔敦厚。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被它静水流深的气质感染,不禁疑问,是否房子也有灵性,因为复旦的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所以也濡染了他的学者风度与仁爱情怀?

image.png

陈望道旧居外景

image.png

一楼展厅

哪怕你对“陈望道”这个名字略感陌生的话,也一定会知道《共产党宣言》。陈望道29岁时,在老家的柴屋里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使得成千上百的中国人能够更加深入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大众化。2018年,陈望道旧居被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带领常委们在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在陈望道翻译的首个《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展板前,讲述了一个关于“真理的味道是甜的”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陈望道。

image.png

陈望道在老家的柴屋里翻译《宣言》

陈望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位校长,1920年进复旦任教,1952年至1977年期间担任复旦校长,陪伴了复旦50多年,被复旦师生亲切地称为“望老”。这栋小楼就是望老上世纪50到70年代在复旦的居所。

20世纪40年代,一位工商业人士建造了此宅,建筑占地面积为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采光极好。晴天,金黄的阳光从落地窗透进来,将房间照射得亮堂堂的。房间里的家具多为木制,地板也是木条铺就的,此时全都亮得反光,不见纤尘,更加增添了室内古色古香的气息。屋顶覆盖绿色筒瓦,檐口下方带连续半圆券饰,呈现出独特的“上海-西班牙式”风格。而窗户又是黑钢的,建筑整体风格偏向近现代,简洁明朗。

望老迁入的时候这栋楼要比现在要简陋得多。他将一楼开辟出来专门用来做研究室,里面放满了语法、逻辑、修辞相关的语言学专业书籍。大客厅的东边一半做会客厅,另一半和小客厅用来做小办公室。衣帽间甚至配电间也被“征用”为资料室。但就是这样,新中国第一个语言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语言研究所前身)在此成立了。

现在,一楼已经被设计成展厅,主题就是《共产党宣言》,介绍《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中译和影响。里面陈列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最初的六种语言的版本。仔细观察中译本可以发现,封面写着“共党产宣言”。这是当时印刷仓促造成的疏忽,但是丝毫不影响这一版《共产党宣言》的热销。

二层是望老曾经的起居所在,以“千秋巨笔,一代宗师”作为主题介绍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

楼梯左手边的藏书室被改建成年表厅,里面有望老刚到复旦任教时的工作照、与蔡葵同志的结婚照,还有其重要著作、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修辞学发凡》的首版,以及1943年他为新闻系题写的系铭“好学力行”、漫画形象“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为他画的速写像等等。

楼梯口正对着的就是望老的书房。望老曾经将书柜、书籍统统捐给复旦图书馆。现在书房里所展陈的物件都是后来复原的。为了使场景显得更加生动真实,展馆打造了一尊陈望道塑像。我一看见这尊塑像,就会立马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情和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亲切感。精神矍铄的陈校长身着笔挺的中山装,正在灯下伏案批阅书稿。恍惚间,我又好像看见了他缓缓向我?走来,和蔼地询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正是那个我虽无缘见过,但是在复旦的校园中常常感受到他的遗风、他的雨露般的关怀、他的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的可敬可爱的老校长呀!旁边的书架、桌子上放着他日常阅读的报纸、图书、学生的修辞学作业等,墙上挂着他和新闻系学生的合影。陈望道在1941—1950年担任复旦新闻系主任,复旦新闻人对他的感情又格外深厚。

image.png

望老书房

二楼还有两间大卧室,现在都变成了“望道生平”展厅,在那里可以通过一系列物件了解望老一生的主要经历。

三楼只有两个小房间,小藏书室里有部分望老生前藏书、三个大书箱及一些老照片。另外一间不大的卧室现在被辟为“手札室”,不仅陈列有陈望道亲手写的手札,还有国家领导人、各界同仁为他题的字。

image.png

1958年复旦大学图书馆新楼(现在的理科图书馆)建成,陈望道带领师生组成人龙,从旧馆到新馆传递搬运图书。

无论是现在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还是当时望老在此的工作和生活,都可以用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概括。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全体代表们的面,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周总理这样说,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都是看着《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

而每次踏入望道旧居,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们——后来的一代代学子,又何尝不是看着望老的著作,听着他的故事,在他的为国为学的崇高精神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呢?一定要到这里来看看,才能切身体会到前辈们如何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为了中国教育事业和某一专业的进步而燃烧自我,而这种燃烧,又是那么地沉静、专注、持久……

走下楼,院子里鸟鸣声声,绿影婆娑,清风习习。我想象着望老曾无数次徘徊在花坛边,入迷地思考着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复旦的前景和国家的未来。时光流转到今天,我们沿着望老走过的路,是否也会持有同他一样的情怀,陷入同他一样的忧思?

编辑丨程媛媛

图片由复旦大学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程媛媛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