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革命纪念碑

作者: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 储俊文 指导教师 贺晗黎

清风不疾不徐地吹过中远校园,又是一年五月。阳光照耀着每一寸土地,也投射在临近侧门的那一大片青青草地上,那里,正是上世纪震动上海、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导火索——顾正红烈士殉难后万人追悼会的所在地,“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革命纪念碑”矗立在学校西南一隅的这块红色土地上,以它勃发的英姿,见证着学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世纪的变迁。

沐浴着阳光,我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黄花,神情庄严地聆听学校团委书记对纪念碑的介绍。原来,学校所在地是一块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它是近代沪西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也是上世纪上海最大的棚户区潭子湾、潘家湾所在地。无数的先辈曾在这块苦难深重的土地上,用爱国爱民之情,报国不惜献身之志,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谱写了一段丰碑般的历史。

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孙良惠为主任,陶敬轩、刘华、顾正红都是工人运动的中坚分子。为避开帝国主义的破坏,沪西工友俱乐部于1925年2月从租界区槟榔路(今安远路)德昌里迁址到苏州河北华界潭子湾三德里。我们党通过俱乐部组织领导沪西、沪东日商纱厂二月罢工取得了胜利,迫使日本资本家第一次与工人签订了“不准打工人,准许建立工会”等条款的协议。同年5月,顾正红被日本大班枪杀,顾正红的牺牲和全市的声讨大会,他的牺牲点燃了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上海市总工会在5月31日成立,把潭子湾的原沪西工友俱乐部改名为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主任刘华,副主任陶静轩,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五卅爱国运动,潭子湾成了上海工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场所。

1977年,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市级革命纪念地。1989年被普陀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的革命纪念地。

2002年两湾旧城改造之际,上海市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纪念地移建到我们学校,树立纪念碑,塑建了有沪西英魂顾正红、刘华、陶静轩三位烈士浮雕的石碑。2004年,学校将顾正红像移建至校园内,后于2007年顾正红纪念馆落成后将顾正红像移建至澳门路。

5月,正值学校一年一度的“中远正红节”暨清明节英烈祭扫活动。1925年5月15日,同现在一样,也是一个五月。我望着大理石的背景板和那上面栩栩如生的铜质人像,仿佛看到了顾正红正怒视敌人忍痛高喊:“工友们,大家团结斗争啊!”原来,我和近百年前的历史靠得这样近,我似乎听到那整齐划一又沾染着无尽怒火的呐喊,我听到了沉重的呼吸和如雷的脚步声,我听到生命奔腾呼啸的声音。

这是别开生面而又意义非凡的团课。

这情形并不陌生,思绪飘远,在我胸前的绿领巾还像小叶子嫩芽般生机勃勃时,我就曾手捧小黄花站在队伍中,那是我进入小学第一次参加清明祭扫活动。在纪念碑前三鞠躬致意时,我们都怀揣着好奇和由内而外的崇敬感,顺着老师的指挥认认真真鞠了三躬,再依次用双手将小黄花放入摆放在草坪上的大缸里,转身回到后排。

这是与众不同的儿童团少先队前教育。

胸前的领巾换了颜色,那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色彩。进入初中的我,对发生校园里这块纪念碑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年级代表,我站在了领誓台上,紧握右拳置于耳侧,庄严的呼号,满怀敬意的深深鞠躬。这场景陪伴、见证着我的成长,身份的改变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这是令我难忘的红领巾换戴仪式。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团歌的奏起拉回了我的思绪,团旗下是第一批团员在庄严宣誓。原来,我已经在中远学习生活这么久了;原来,我已经与中远正红节有着这么多次成长的交集了呀;原来,顾正红那年轻伟岸的形象、那些为民族和国家牺牲生命的烈士形象早已树立在了每个中远人的心里……

再让我在纪念碑前虔诚地鞠上一躬,献上一朵小黄花吧!这也许是每个中远人都难以忘记的宝贵经历吧。适逢正红节,齐聚缅英烈。 

编辑丨颜惠芳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颜惠芳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