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不朽的井冈英雄

作者:上海市浦东中学


何挺颖(1905年5月11日—1929年1月26日),字策庸,号科生,陕西省南郑县城关镇何家湾村人。曾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等,为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参加了井冈山历次“反围剿”斗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伟大贡献。是中国优秀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个优秀的党代表和政治工作者,更是一位井冈山时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家,著名革命烈士。

少年时代学习勤奋,成绩名列前茅。1920年,何挺颖考入汉中地区的联立中学,在学校学习期间,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初,何挺颖与他的同学廖左明、孙绍亭等20人组成了同学会,倡导阅读进步书刊,研究探讨革命道理。 

1924年,何挺颖在联中毕业,前往上海,与廖左明等在浦东中学特别班学习,补习数理化和外语等课程,在此期间,阅读了《中国青年》《新青年》《资本论》《列宁传》《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共产党月刊》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看到了光明的前途。

嗣后,考进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汉中旅沪同乡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结识了共产党人刘秉钧、瞿秋白,还读到了《向导》等党刊,因而深深地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上海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等,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何挺颖幼小受家庭影响,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数学博士,但是1925年下半年,他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毅然放弃攻读数学博士的机会,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2月经刘秉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创办《汉钟》杂志(后改名《新汉》),向他的家乡汉中传播革命思想。

1926年秋,他参加革命工作,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指挥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党组织又派何挺颖到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干部连任班长、排长、连党代表等职。同年9月9日,在团长卢德铭率领下,何挺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失败后,仅仅一周,原有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不足1000人和48匹马。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军中疟疾流行,缺医少药,许多战士对革命丧失了信心,部队中逃跑成风。

但何挺颖所带连队是秋收起义中唯一没有出现逃兵的连队,这就多亏了何挺颖思想工作做的好,连毛主席都对何挺颖十分佩服,专门来找他请教。要知道,当时秋收起义的部队构成十分复杂,不仅由十支不同的武装组成,还混有大量意志不坚定的旧军阀,最后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军心涣散,何挺颖能在这种情况下带出一支没有逃兵的队伍是非常不容易的。

根据何挺颖的带队经验,1927年9月,毛主席在何挺颖等人的协助和支持下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我们党政治建军的基础,就此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9月29日三湾改编后,何挺颖担任第一团第三营党代表,跟随毛泽东向井冈山进军,参加了开创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的斗争,为“工农武装割据”做出了重要贡献。10月上旬,何挺颖、张子清率三营一连和特务连,沿湘赣边界南下砻市、十都、水口等地,组织发动当地群众,开展土地革命。10月下旬,何挺颖所在部队在遂川大汾遭到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突袭,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团队和一营失去了联系。何挺颖和营长张子清率部在湘南桂东转战两个月,并会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谭震林,最终保存了革命的力量。12月,所在部队归原部队后,何挺颖任第一团党代表,并协助毛泽东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建设。在此期间团长陈浩等密谋率部叛变投靠敌人的时候,何挺颖及时获知这个消息并立即报告毛泽东,最后粉碎了其阴谋。

另外,何挺颖参与指挥所在部队攻占遂川、宁冈等县城,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并且成立了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3月上旬,秋收起义的前敌委员会改组为师委,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中共第一师师党委书记。4月,何挺颖率领部队在酃县(今炎陵)阻击国民党的军队,并接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移。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湖南暴动的农民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四个团,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为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何挺颖担任第十一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何挺颖率领部队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由于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中旬,坚持“左”倾盲动主义的中共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强行命令红军的主力向湘南冒进,敌人趁此机会调集11个团的兵力进犯井冈山。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何挺颖带领三十一团用四面游击的灵活战术,将敌人围困在永新一带,并各个击破全部歼灭。8月,因红四军二十九团在湘南失利,毛泽东留何挺颖、朱云卿带领三十一团一营保卫井冈山,自己亲自率领三十团三营迎接二十九团。这时候,湘赣两省的敌人对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敌人以一个师的兵力,企图趁红军主力不在之际,一举占领井冈山。在这紧急关头,何挺颖立即召开连级以上干部会议,号召全体官兵坚守井冈山,并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做了部署,又在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红军凭险抗敌,终以不足一营的兵力打垮了敌人的一个师,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何挺颖指挥的黄洋界保卫战捷报迅速传开,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的光辉词章:

何挺颖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多次带领部队英勇战斗,屡立战功,为建设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10月,在茅坪召开的边界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二届特委委员。会后调任二十八团党代表。

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重要战斗。

1928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第三十一团第三营由井冈山赴桂东接应红军主力,第三十二团和第三十团第一营留守井冈山,从而造成井冈山红军兵力空虚。8月中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大井暴动队队长邹文楷等很快得悉敌人即将进攻的情况,根据毛泽东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在赤卫队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何挺颖组织部队利用黄洋界的地形,设置竹钉,构筑工事,进行了充足地作战准备,等待红军主力回师,共同粉碎国民党的“会剿”。下旬,国民党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30日晨,湘军第八军第一师2个团由酃县出发,在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猛烈进攻。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背面,扼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红军第三十一团一营两个连在党代表何挺颖率领下,借助赤卫队和群众的支持,凭踞黄洋界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敌人兵力只能一个一个地往上爬,每个兵力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就无法射击。所以敌人虽然有一个师的兵力,但用在火线上的最多只能是一个营的兵力。红军以一个连一个排布置在最前沿,另外两个排隐蔽在侧后,等待时机出击敌人。三连则在后边休息准备替换一连指战员,当时由于缺少枪支弹药,每个战士只能有三到五发子弹,敌人距离远时不开枪,到有效射程内再突然开火。就这样我军从早晨打到下午,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下午四点钟左右,正值湘军重新组织进攻时,战士们把从南昌起义后带到井冈山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抬来,向敌人发射三发炮弹,期中一颗正落在敌人指挥阵地上。敌人听到炮声,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惧怕被歼,当夜撤回酃县。赣军闻讯后,亦停止策应湘军的行动。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何挺颖与大余岭战争

经过在井冈山各种新的实践,红四军的领导人对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和开创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已有了新的想法。1月14日黎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共约3600人,从井冈山小荇州等地下山。陈毅作为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随军部行动。当天晚上红军一举歼灭了大汾守敌的一个营,突破其封锁线,于是日夜兼程,向大余前进。因大余城无敌军设防,所以红军不费一弹占领了大余城。

这次胜利虽然出乎敌人的预料,但是从此刻危险也渐渐逼近红四军。红四军前委在大余城内天主堂召开了连级以上的干部会议,确定了以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党代表何挺颖)配置与城东北一带山地担任警戒,军部、三十一团、特委营和独立营在城里和近郊开展群众工作。同时规定如遇紧急情况,各个部队到广东境内的乌径集合。虽然会议对出现紧急情况时应予以坚决回击通过了决议,但是他们行动上并未严格实行。 

陈毅主持召开了大余城的群众大会。大会会场就选在章江畔大路边的广阔沙滩上。当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会场。毛泽东、朱德先后讲话。大会后,他们把打土豪得来的财务分发给贫苦群众,当时群情沸腾。此时赣军李文彬旅突然发起猛烈攻击,二十八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被突破。部队急速后撤在城内,很快,城北街区出现敌军,军部被迫向南转移。陈毅立即从分发财物的地方赶回,在城边追上军队,只是见到毛泽东带着少数机关人员,这时林彪也后撤到城边,毛泽东督促林彪立刻返回二十八团部队,挡住敌人。

这一仗,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只能用担架抬着行军。部队越过大余岭,向粤北南雄方向撤退,按规定到达了乌径。但是在乌径宿营不久,接到当地中共组织的报告:追兵逼近。部队被迫紧急撤离乌径,重新进入赣南,但又遇敌情,部队仓促奔走,重伤的党代表何挺颖在混乱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他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了再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摇篮,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传承井冈精神,江西省井冈山茨坪北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园内伫立着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主要领导,如毛泽东、彭德怀、陈毅、何挺颖烈士等的铜像。

何挺颖故居被汉中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何挺颖烈士铜像,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则位于其故居以东约2公里处,碑体中央是薄一波同志题写的碑名“何挺颖烈士纪念碑”,背面镶贴着马文瑞同志题书的“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何挺颖烈士纪念碑于2008年迁往红寺湖,确定为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成为红色百家经典革命根据地之一。


编辑│程琳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