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新时代奋斗力量的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8 个多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武汉保卫战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 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 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全国总动员

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 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 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 多个集中隔离点,19 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 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 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 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

支援全球防控

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从3月15日至9月6日,我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五彩的抗疫画卷

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以颜色表征各行各业的一些词汇流行起来,如“白衣天使”叫“天使白”,志愿者叫“志愿红”,城管叫“城管蓝”,环卫叫“环卫橙”等。可以说,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才铺展开来一幅生动壮阔的抗疫画卷,才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钟南山的眼眶为何湿润


9月8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自设立以来第9位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获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颁发的“共和国勋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者的使命。”在发言时,钟南山眼眶湿润了。



回望今年年初,在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诸多盲点,恐惧与紧张的情绪开始蔓延时,作为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 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亲赴武汉,在1 月20日代表专家组向人们发出了新冠肺炎“人传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警示。

有人说,疫情发生后,钟南山几乎就是大家心中的“风向标”和“定海神针”。但即使专业如斯,冷静如斯,勇敢如斯,在这段与疫情奋战的日子里,钟南山还是不止一次地红过眼眶。

1月28 日,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钟南山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疫情会不会大暴发时,回答中提及武汉时他眼含泪光、几度哽咽。“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对于武汉的疫情控制,他始终抱有充足信心。

在钟南山的牵头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广州绝大部分新冠危重症患者,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全程参与8例危重症、17 例重症的救治工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累计诊治逾400 例次。

在主持撰写修订第二至第八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团队中,依然有钟南山的身影。利用远程网络会议系统,他牵头对湖北武汉、荆州等各省市的危重症、重症病例进行远程会诊24 场超过55 例次,在他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悉心指导下,危重症病例救治的成功率逐步提高。

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钟南山与团队先后进行了24 场国际远程连线,与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西班牙、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3 个国家的科研临床专家进行经验探讨,传授我国新冠救治成功经验,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方案”,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建言献策。


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疫情就是军情,现场就是战场”,1 月26 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的第四天,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课题,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刚到武汉时,当地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量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在陈薇指挥下,短短24 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迅速搭建起来,迅速形成日检1000 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看到电视新闻,陈薇父亲才知道女儿又冲到了一线。2 月3日,陈薇挤出时间往家中打了新春第一个电话。整个春节,陈薇没怎么顾上和家里联系,只发过几条信息。终于接到了女儿的电话,陈薇的母亲笑了。父母都清楚:“她是国家的人。”

疫苗,是目前抗击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4 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4 月12 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8 月11 日,该疫苗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目前,三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陈薇的朋友评价她:“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只要她一钻进实验室,啥时候出来都不知道。”陈薇说:“穿上了这身军装,这一切就都是我该做的。”

此次奔赴武汉,陈薇已不是第一次与病毒“短兵相接”。1991 年,刚刚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的陈薇没有选择轻松高薪的工作,而是选择参军入伍。29 年来,在与病毒的较量中,陈薇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军功章——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凭借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与课题组连夜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数月后,团队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对SARS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2014年12 月,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该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今年2 月26 日,第一批新冠疫苗在生产线下线,那天正好是陈薇的生日。收到领导和朋友们发来的祝福,陈薇当时回复了8 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四史特刊”

责任编辑:李江
新闻网微信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2021第18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平台
人文行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