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从“哑巴英语”变为“文盲英语”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时间:2021-03-09 14:59:02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今年两会,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再将英语设为和语文、数学等同的主课。一石激起千层浪。外语教育改革的切入点究竟在哪里,成为连日来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以等级制代替分数制

在最近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许进表示,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的证书。在大学里,英语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许进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翻译机可以提供多种语言的的口译,包含衣食住行等领域,准确性很高且技术十分成熟。

那么,面对口语交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战线长、耗资大、效益低”等老大难问题,改革的出路又该放在哪里呢?不把英语与语文、数学等量齐观为必修主课,建言者的主要目的是为“外语热”降温,为中小学生和家长减负。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中央业已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不是让外语退出高考,而是应该用等级而非分数作为测试标准。学生可以进行社会多次考试,获得水平等级。高校录取新生时,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制定外语等级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分分计较,也不会因外语一科成绩而损害学生的总成绩。

高端翻译人才仍稀缺

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说,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为通行的语言,是我们学习世界、特别是学习发达的西方国家文化的最重要工具。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英语翻译的高端人才也是相当稀缺的。从培养体系来说,没有一定的规模基础,也是不可能出得了高端外语人才的。

光明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施翎说,在旧中国,外语学习是少数有钱人的特权,新中国成立后,自从建立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小学必修外语课,让外语学习成为每一个孩子平等的权利。“要让学生怀着一颗中国心去学外语,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世界,也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施翎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学,应该为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提供多语种学习的选择,这也是为了适应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学说话不等于学语言

“虽然随身翻译软件发展很快,使用也很方便,但它毕竟不能完全代替语言的交流,尤其不能代替精准的科技和文化翻译。比如,我正在从事的中国典籍翻译工作,用软件是做不了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科创始人潘文国教授说,以前比较多的是批评“哑巴英语”,学了十几年英语却开不了口,其实,在专业应用领域还应当克服“文盲英语”,就是只会说一些日常用语,却不能胜任相关专业的笔译和写作。因此,在外语教学领域必须确立一个基本思想,即“学说话不等于学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花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其实就是在学说话,效率是很低的,如果这些孩子有机会到外语的环境里,会学得更快。至少在小学阶段,英语不应该成为核心课程。而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来学,初中开始也不晚。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外语教学的重点就不能纯粹是学说话了,而应当重在提高读、写、译的能力。

图片来源:CFP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