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琪 焦以璇 刘博智
时间:2021-03-04 15:59:19
3月1日至3日连续3天推出的“全国部分省份中小学课后服务观察”系列报道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就此话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充分吸取多方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教育部门一方很难做好。我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将课后服务的任务全部落在学校老师身上,侵犯了老师的休息权。各地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比如激活当地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资源,引导社会公益机构参与。教育部门还可以在充分吸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资质完善、专业性强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提供。
课后服务同样承担着育人职责,让其不止于看管,不止于完成课业任务。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动手能力。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做好监管,严禁将课后服务演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且要始终注意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杨善竑:
课后服务要突出“服务”二字
所谓“课后服务”,一定要突出“服务”二字。服务的对象是明确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家长。谁来提供服务,怎么提供服务,怎么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学校和家庭共同探讨。
我建议,课后服务可以采取学校教师、志愿者公益服务、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学校教师的课时费用和购买服务费用,可以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开设一些校本课程;聘请志愿者如高校大学生、民间艺人,甚至乡贤和革命战士及家属等,给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活动资源;购买第三方服务要选择专业力量强、课程资源丰富、质量高的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
大力扶持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
开展课后服务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开展活动。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青少年宫、科创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免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宫逐渐变身成了校外培训机构,以教培辅导为主业。对于此类现象应该及时纠偏,让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功能回归育人本位。
与此同时,政府应为中小学提供专项财政经费保障,让各校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缓解家长接孩子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县一中副校长贺颖春:
课后托管应适当收费,提高家长学生责任意识
课后托管教什么?我觉得要和学校的总体工作、家长的需求相结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来设计。以我校初中为例,我们在16:50到17:30之间主要进行社团活动,还有结合中考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对中考的考试内容做一个训练。17:30到19:00之间则进行作业辅导,或者说是进行培优和辅差,家长和学生对此也都比较欢迎。
在收费方面,我建议还是应该适当进行收费,一方面可以给教师一些报酬和补偿,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都有好处。如果是全免费,家长和学生可能会对政策有过分的依赖。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
以政府为主导开展课后托管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托管服务还是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的主导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主导,还有政策方向上的指导,学校要承担相应的基础投入,同时也要遵循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课后服务不同于平时的教学工作,既有学校教学工作的性质,还有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任务,因此其师资力量应该是多元的。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对应的师资来培养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包括对钱的管理和课后服务质量的管理。首先关于钱的管理,各地都设立了地方专户,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做监督指导,做到专款专用。对于服务质量的管理,各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当地学生的一些课后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