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刘希娅:部分在线教育平台问题多多,建议加强监管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笛薇

时间:2021-03-03 16:16:28

  “人工智能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疫情期间,各类学习App与线上学习平台大规模涌入市场,但目前大部分产品形态为‘互联网+教育’而非‘教育+互联网’,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教育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告诉澎湃新闻,经过一年的观察、走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将向大会提交“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建议。
  刘希娅认为:部分教育App与在线学习平台缺乏教育专业性,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下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缺乏有效的准入、监管、约束及退出机制;部分教育App与在线学习平台,为获取利益推送广告甚至挑战制度红线,不利于学生社会性发展。
  刘希娅提出四项建议: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学校使用线上学习产品的相关规定、建议;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问题一:在线学习平台惰化了学生的思维
  刘希娅观察到,部分教育App与在线学习平台中不少快餐式、浅表式的学习惰化了学生的思维。
  比如,现下大量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快速获取答案,可直接在“某某帮”App上搜索答案和解题过程,失去了完成作业的意义,甚至部分App可模仿本人笔记直接代替抄写;再如,部分在线学习教师授课注重公式套用,并不讲解公式原理,把学解题大招、找解题套路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完全被训练成了套路式程序化步骤式。刘希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习真实发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
  二是部分线上教育产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论证,存在知识点明显错误的现象,甚至出现同一道题输入三个不同APP,得到三个不同答案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此外,夸大师资力量也是大部分平台的“通病”。
  问题二:平台为获取利益推送有害广告
  刘希娅介绍,一方面,部分教育网站平台在利益驱使下,推送色情低俗、网络游戏、暴力恐怖、整容丰胸等有害内容,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下大量网络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社会性发展”。
  此外,当下网络教学由于成本低,许多网课经常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争取客户,导致家长容易被各类产品绑架,学生疲于参加多个线上平台的学习,既容易导致近视、脊柱侧弯等身体问题,又容易产生焦虑、回避等心理问题,影响同伴交往与亲子关系。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准入、监管、约束及退出机制
  刘希娅指出,现下缺少对学校引进人工智能系统的规范指南,容易导致盲目跟风:有些学校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配置人工智能设备,但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教师支撑而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学校只追求技术层面的高度信息化,却忽视了技术背后的伦理和价值取向。
  其次,缺少对线上学习课程内容的前期审核和上架标准,没有超前管理,出现滞后性。
  三是人工智能与教育依然普遍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一个部门对线上教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性、教育内容科学性等进行专门的常规监督,导致出现管理真空。
  建议:完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
  刘希娅还认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人工智能学习产品将手伸向校园,学校或教师推荐学生、家长使用其产品即可获得一定回扣,严重干扰了教育教学秩序。
  针对上述诸多教育乱象和弊端,刘希娅提出了四项具体的建议:
  第一,加强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专业研究。
  第二,完善智能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准入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完善准入机制,超前介入,特别是针对线上学习平台、App的教师资格、课程内容,要建立上架审核机制;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加强对各类线上学习产品、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持续监督。
  第三,形成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学校使用线上学习产品的相关规定、建议。
  第四,媒体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减少大量线上学习产品对教育的干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