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推进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秀军

时间:2020-12-24 13:48:08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主任  王秀军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教育协同发展由来已久。“十三五”以来,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党和政府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推进教育协同工作中,加大领导统筹,加强重点领域合作,推动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完善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机制迈出新步伐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有力保障。长三角地区逐步形成了固定的省市沟通机制、科学的政策协同机制、成熟的项目推进机制、多样化的智力支持机制。

完善了领导统筹机制。成立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领

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总秘书处以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健全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总秘书处督促落实的工作机制。

深化了教育协同沟通机制。在一年一度的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会商机制基础上,逐步扩展形成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业务处室深层对接、协同发力的沟通机制,有助于在常态化的交流和信息沟通中凝聚共识、提升动力。

完善了项目发展机制。每年一届的长三角教育发展会议,通过前期对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每年重点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年度重点协作项目,覆盖平台互通、资源共享、联盟共建、学分互认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形成政府主导和基层自发相结合的推进机制。鼓励各相关高校、市区教育局等有关单位,立足特色和实际需要,主动凝聚共识,加强自主联动,开展人员交流、教师联训、学生联培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基于完善的保障机制,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形成了向更大范围拓展的良好局面,向更深层次探索的发展态势。

协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三省一市有关部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终身学习平台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为加快构建长三角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立德树人持续推进。长三角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在共建过程中,在心理咨询服务、师生思想引导、服务线上教学等方面做出新探索。探索思政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每年推进多所高校精心创建的易班优课100多门,让寓教于乐、有趣新颖的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每年举办的长三角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及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分享交流德育工作经验。各地共同搭建的“长三角杯”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竞赛平台,推动了区域内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和优质资源共享实现稳步推进。通过推进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培养,构建“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和长三角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促进了长三角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联合打造中小学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和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开展跨省教学研讨活动,共建共享基础教育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课程改革资源。搭建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共享平台,促进课程体系、制度创新等开放协作,推进相关行业企业优质实践资源共享。已举办五届的长三角地区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聚焦教学改革、办学活力、人才培养创新等,协商探索了长三角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加快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和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推进长三角次高校之间不断扩大学生互换交流,实现学分互认、学费互免等,成立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推动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在教育部牵头指导下,各相关单位联合组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经过协同创新、专题研究和实地调查,即将转入实施和监测阶段。长三角教育协同的丰富实践,有力支撑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活力,提高了群众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提升创新服务供给能力是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长三角地区注重从强化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构建多种协作的大平台,服务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向长三角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在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打造各类型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形成共商共建优质资源、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的新格局。长三角各高校组成各种类型的特色人才培养联盟,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比如,由10所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发起建立的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开放性地制定了医学教育标准体系,在医学教育资源共享、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加强协同。又如,长三角高校工程教育联盟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工程教育与科研协同平台的开放共享。另外,还组建有高水平地方高校合作联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联盟、新工科高校联盟等,提高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注重新技术联合攻关,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结合三省一市各自的优势学科,推动长三角高校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组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建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全面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各地积极支持高校参与设立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依托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这两大国家级科技成果展,引导高校加强资源对接、促进内部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和转移转化。建设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开展长三角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等举措,则为协同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搭建新平台。这些举措推动了区域教育人才培养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为长三角的未来发展发挥了创新引擎作用,为服务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抓手。

形成产教融合新机制,强化提升区域产业人才培养能力。三省一市有关部门联合推动校企合作,成立长江经济带农业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以及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组建涵盖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包括长三角软件职业教育集团、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等。通过推动政、研、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深度对接企业标准针对性地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形成“新型学徒制”“双元制”等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领军人才培养、名师工作室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等,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交流,为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