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班主任的智慧从何而来

来源:《班主任之友》

时间:2020-11-30 12:52:07

班主任的智慧从何而来?这是许多老师问过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是很好回答的:“从实践中来!”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我们那么多缺乏智慧的老师包括您并不缺乏实践啊!老师们几乎每天都在班级中、在课堂上,这不是最鲜活的实践吗?但为什么有的老师还是缺乏智慧?所以,虽然没有实践肯定不会有智慧,但只有实践也不会有智慧;因为智慧除了从实践中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中来

也许你不知道,你每天面对的学生就是你的“智库”呢!所以陶行知当年提出“向学生学习”。他说:“跟小孩学习一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并不是说完全跟小孩子学,而是说只有跟小孩子学,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他是从民主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师生互学的。

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向学生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下,优点与缺陷、成功与失误、精彩与暗淡、高尚与庸俗……都躲不过几十双明亮的眼睛。老师主动把自己的工作交给学生评价,不但能够培养他们自助成长的能力,更能从他们的评判中明优劣、知得失,这正是我们智慧的增长。所以我当班主任时,常常在新年前夕请学生给我写信,对我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评价,尤其是对我工作失误或不足的批评。这都是在帮我走向优秀。

另外,平时的一些班级事务,都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或意见,比如主题班会,不但主持可以交给学生,连班会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流程的设计……都可以交给学生。我常常就语文教学在班上搞问卷调査:李老师最近上得最好的一节课是什么?李老师最近上得最差的一节课是什么?李老师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是什么?李老师出得最差的一道作文题是什么?等等。有时遇到棘手的难题,我也爱向学生们求助,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

毫不夸张地说,几十年来,我的一届又一届学生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所以我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学生教我当老师》。

您不妨从今天起重新打量您的学生,重新思考和他们的关系,期末也请他们给您写信,给您提建议或意见,许多您想不到的智慧也许就在其中。

第二,从反思中来

我不太了解您平时是否爱思考。伴随实践的思考是获得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我经常对我学校的年轻老师说,现在也对您说:“优秀老师和普通老师的区别,其实不在做,而在思。”要说“做”,走进校园每个老师都在忙。但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则是优秀老师的特质。

思考当然不只是反思,但我这里所说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研究、审视、咀嚼、解剖、追问……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我们每天面对孩子,我们上课、谈心、批评、表扬、开展活动、接待家长、处理突发事件……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反思对象。

比如,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对教育实验的反思。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地剖析、评价。对教育行为的反思,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比如,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比如,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

您说已经工作了三年,可我要直率地说,如果您没有反思,“工作了三年”等于只干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性操作,而没有思考;而如果您每天都反思,那么您“工作了三年”就实实在在地干了一千天,因为您的每一天都因反思而在发生点点滴滴的改变,每一天都是新的。可以说,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当然也就谈不上智慧。

反思,其实就是“向自己学习”。我特别希望您能够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第三,从阅读中来

既然是“反思型教师”,那同时就是一名阅读者,而且是终身的阅读者,或者说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因为反思和阅读往往密不可分。在阅渎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样的老师会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需的生活内容。

我多次说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阅读的习惯。反正我知道现在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读书的。有阅读习惯的老师,必然心灵开放、思想活跃,反之不读书的老师往往视野狭窄、精神枯萎——您指望他会有“智慧”,岂非缘木求鱼?

您也许会问我:“读什么呢?”好,我建议您除了读自己的学科专业书,还应该阅读五类文字:一是读教育报刊,目的是知道同行在想什么,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教育经典,当然包括教育名著,让教育大师的思想照亮我们的灵魂,激活我们的思想;三是文史读物——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存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地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四是学生读物,包括小说、童话,读这类书的目的是,了解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同时也让自己始终拥有青春的情怀,保持一颗童心;五是名师著作,这些书往往沉淀着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艺术,虽说从来就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通过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就成了自己的智慧。

第四,从同行中来

这里的同行,当然首先包括自己身边的优秀老师,或不一定有“优秀”名号,但富有经验的老师。不仅仅是听了他们的课,更要善于观察他们是如何与学生打交道的,包括如何谈心、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往往在点点滴滴的不经意处,就会取到许多“真经”。

除了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还可以向国内名师学习。我这里说的“名师”不一定是有“名师”头衔,但他们确确实实以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成就和教育智慧赢得了名声。在我的视野内,目前国内有一批中青年优秀班主任,他们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班级和课堂,同时又富有理想,仰望星空,勤读善写会说,向广大一线老师传播着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比如郑州的李迪,以民主的情怀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包括特殊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她的《智慧应对班级棘手问题》集中了她的带班智慧。比如南京的陈宇,思想深邃,个性鲜明,富有创新,旦多才多艺,无论是班级建设还是精神引领,他都有很多绝招,这些“绝招”就是他的智慧,他代表作的书名就是对同行的鼓励——《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比如昆山的于洁,寓智于情,致力于美好师生感情的建立,特别是彼此心心相印的精神默契,有了这种情感默契,好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她从问题中,从学生中不断提升自己,所以她特别喜欢当班主任——其新书的名字就叫 《我就想当班主任》。

如果要继续“比如”下去,优秀班主任的名字将源源不断。但从我随手写下的这几位优秀班主任中,我们可以找到班主任智慧的来源。我相信,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一线优秀班主任,包括您所在学校也会有不少值得您学习的老师。他们的经验,都是您智慧的源泉之一。

其实论所谓“影响”或“名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也许不及魏书生、冯恩洪、丁如许、万玮、任小艾、高金英、窦桂梅……但我之所以以他们为例,是因为他们至今还在一线做班主任;而且他们依然还保持着年轻的朝气,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散发出一种紧扣我们时代、紧贴当今学生心灵的新锐气息,总让我们感到他们依然是“新生代” 。

我在三言两语点评他们的时候,特别提到他们的代表作,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名师著作”。读这些书,你会听到他们给你娓娓道来教育的智慧。

的确,对于教育来说,没有爱心的智慧和没有智慧的爱心都是无用的;但是,只有爱心还是比只有智慧更有希望成为一个好老师——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起了20年前去看望于漪老师时,她对我说过:“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

这个“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向自己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的过程。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