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0-11-13 14:31:58
你的体育课是语文老师教的?这不是玩笑话,而是发生在川沙中学的真实故事:张森生老师曾经担任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因为爱好,从大学起就练习武术,还曾勇夺香港国际武术节单项冠军。八年前,川沙中学成为全市17所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高中之一,因为缺少师资,“文武双全”的张老师开始兼任体育教师。这些年来,川沙中学的武术课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粉丝,武术也因此成了学校的体育品牌项目。
在川沙中学,体育课“不走寻常路”,可能教体育课的,是你的语文老师,体育课的同学,是你的师兄师姐,运动会上的裁判,就是你的同桌。
语文老师教体育课
“拿到体育课专项选课表时,我惊讶地发现,语文组的张老师竟然也在列!”川沙中学高二(3)班的小周,去年与高一、高二所有同学一起享受专项体育课,师从张森生老师学习太极拳。张森生从上海师大中文系毕业,却从小喜欢武术。这么多年来,坚持每天习武,并屡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从2002年担任学校社团老师以来,他培养了众多武术小粉丝,学生还撰写了众多关于武术的小论文。
语文老师来上体育课,更多像张森生这样的爱好的老师走上操场教学,也成为沪上不少学校的“时尚”。2002年,川沙中学开始高中体育课程专项化改革,但目前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有限,学生按兴趣拆分成更多的体育项目班之后,具备专项体育技能的师资从何而来?像张森生老师一样,从其他学科教师中“挖掘”拥有专项体育技能者,鼓励“一专多能”,成为师资扩容的“新招”,也为川沙中学开展更多的体育项目成为了可能。
除了发掘校内老师的体育专长,这些年来,川沙中学还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实教学队伍:从校外体育专项俱乐部请来辅导老师,丰富体育老师的专项技能,实现男子足球、男女篮球、健美操、武术和羽毛球等专项专业的教学;也从外校聘任教练员和教师,补足、补强师资。
混龄编班体育课上“交朋友”
这是川沙中学足球课上平常的一幕:高二的“师兄们”正带高一的“师弟们”进行攻防演练,两人一组表现“捆绑评定”——学校特有的“混龄”教学方式,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开心”的一项课程。
混龄体育教学,就是把原来一个年级分性别的教学,变为两个年级4个教学班“分选项”的教学模式。高、低年级的学生自由“配对”,成为最小的“教学组”。到了第二学年,“徒弟”变成“师兄”,再去带教新的徒弟。
川沙中学校长王珏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我教你学”来得活跃,“师兄”和“徒弟”间的互动、较量,既减少学习体育技能的时间,也让原本枯燥的体育课更生动、更有乐趣。“我们希望体育课成为育人的平台,在这里,不仅学习体育技能,还能交朋友,学长学弟、学姐学妹之间可以聊聊天,谈谈学习,分享快乐。”
学完技能学当裁判
川沙中学的运动会,可能比任何一所高中都多:夏季一天,秋季两天,三天的比赛,活力张扬,成为全校的热闹节日。
最让人期待的,除了运动员外,是满场的学生裁判。在川中的运动会上,有九成的裁判都是普通的学生。为了能让他们在运动会上专业执法,学校特意为他们开出了专业的裁判课程——很多学生这边比完赛,立马患上了裁判服上场执法。会玩、会判、会欣赏,才真正学到了这项运动的精髓。
王珏介绍说,川中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学号,每个人都要在毕业前修满体育学分。除了体育课之外,广播操的出勤率、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甚至参加运动会的组织和裁判工作,都可以计入体育学分。所以每年的运动会,几乎全员参与,热闹非凡。
“体育学分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希望更多的普通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有一项体育爱好陪伴终生。”王珏说。
图片来源:川沙中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