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建雷锋特色德育体系构筑思政育人格局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刘文婷

时间:2020-10-30 12:04:14

1963年,《人民日报》刊发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学习雷锋成为每一代人的道德追求和自觉行动。位于上海最东边高校片区的上海建桥学院,校园显要位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雷锋像,校内还有上海市高校首家雷锋纪念馆,收藏着这所年轻高校与雷锋的不解之缘——雷锋精神如同建桥师生的基因,融于校园生活文化的每一个片段,融于建桥人的灵魂中。

201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优秀案例中,“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思政育人——上海建桥学院开展学雷锋德育实践活动”项目赫然在列,这是民办高校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这些年,“成为雷锋式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师生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也是一堂永不落幕的思政大课。

雷锋精神成立校之本

最早在建桥学院提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是学校董事长周星增:“名牌大学的目标可能是培养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才。但社会除了需要领军人才外,同时还需要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劳动者。将办学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建桥学院对此有深深的感悟,也正努力为之搭桥。”学校在办学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在名校云集的上海,新建的民办高校要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找准定位。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建桥学院将“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作为办学使命,把“培养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大学生”作为德育培养目标。雷锋精神就这样在建桥学院深深扎下了根。

十多年来,建桥学院不断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培养优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力抓手。2012年,学习颁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此后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覆盖的长效运行机制。

2016年,学校辟出400多平方米,建设了上海高校首家雷锋主题纪念馆,定位在以多元化方式展示生动鲜活的雷锋形象,展示建桥学雷锋德育实践成果,弘扬融于日常生活的雷锋精神。来自各二级学院的近40名学生组成了一支“雷锋讲解员”队伍。

新闻传播学院的董博文记得,大一新生报道手册的背面就印着手绘的雷锋雕像,边上“感恩回报爱心责任”是学校校训。去参观雷锋馆之前,他对做好事的理解还停留在“扶老奶奶过马路”。在雷锋馆,听比自己大一两岁的学长学姐熟稔地讲着雷锋的故事和建桥师生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平凡却感人,我感觉突然明白了从小耳熟能详的“学习雷锋”的真谛。” 2017年3月开馆至今,雷锋主题纪念馆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逾两万人次。对于建桥学子来说,雷锋馆拉近了与心目中雷锋的距离,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学雷锋常态化、长效化。

线上线下课堂听雷锋故事

走出雷锋馆,步入建桥学院的课堂,也能聆听雷锋故事。

2017年5月22日,作为上海市重点打造的中国系列课程之一,《奉献中国》系列课程在上海建桥学院开讲。结合以“学雷锋”为标识的校园文化特色开出的《奉献中国》系列课程,探讨当代青年学习雷锋的时代意义,是学校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2018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把雷锋精神融入思政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构建了“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雷锋精神教育的渗透使专业课更具有人文情怀。在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秘书系主任、法学教授徐磊老师的《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颇受学生欢迎。这门课让学生掌握传播行为的判断标准,具备传播从业者的基本伦理与法律规范知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还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法庭或听线上庭审,切身感受、认识法院审理的流程,形成对新闻传播法规的直观认识和理性思考。课程伦理部分结束后的小组大作业,是对失德失范的职业行为,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炒作、新闻逼视等进行专题探讨。

利用法律专业所长,徐磊老师还为学生举办第二课堂——“驿家”法律平台(大学是人生的驿站,建桥是学生永远的家园),近五年来为数百名学生进行法律咨询,指导学生处理自己及家人朋友的法律问题。“生活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课堂,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学生自身也在行动中获得了学习提升。”徐磊老师说。她告诉时报记者,如今秘书系每一门专业课程大纲中均设置思政点,做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

除了线下课堂,建桥学院还打造学习雷锋的网络课堂,形成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和掌上雷锋馆“一体两翼”式思政网络阵地。

为人民服务这本书历久弥新

10周年校庆之际,上海建桥学院校园中心竖起一座雷锋铜像。与以往的雷锋像不同,铜像采用身背书包、阔步向前的学生形象,并在雷锋像手持书本的封面上镌刻“为人民服务”,寓意“为人民服务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大书,值得每个人认真研读。”如今,在课堂以外,书香已跟随建桥学子活跃的身影弥漫在校园内外。

文明修身0学分课程,是一门彰显“建桥基因”的课程,每位学生通过参加至少一学期的以清洁校园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培养服务他人、吃苦耐劳的精神。2010年至今,已有28个批次5万多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

上海建桥学院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2005年成立,根据校方统计,在校生年平均志愿者服务达5000人次。2007年以来,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始终活跃在科技馆服务第一线,2010年,800名雷锋志愿者投身世博会志愿服务,2018年以来,进博会“小叶子”又成为他们自豪的身份。

在建桥学院,学雷锋志愿活动也被纳入素质拓展学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项志愿服务累计满30小时可获2学分。不过,对于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各支志愿者团队里的建桥学子来说,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30小时,却依然乐此不疲。他们获得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团队、上海科技馆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上海市五四青年集体、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2019年3月,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也在建桥学院揭牌成立。

雷锋精神成为爱岗敬业共识

优秀的顶层设计是上海建桥学院二十年如一日坚持雷锋精神的秘诀。为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建桥学院把雷锋精神“基因式”植入建桥学生8项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实现从思政课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转化。构筑“预期成果-设计-实施-评价-改善”育人体系,使思政工作可操作、可评价。为了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辐射作用,学校还将雷锋精神融入区域党建工作,加强与“两新”组织党建联动,广泛开展与学习宣传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电影展播、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建桥学院雷锋精神在区域共建中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雷锋精神也早已融入了建桥教师的育人责任中。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担任一个班级的专业导师,承担一项学生服务项目。学校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用自身的人格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信息技术学院章连英老师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辅导员,她在保险箱中常备2000元人民币,以备学生生病急用。如今师生同行学雷锋讲奉献已成为独具建桥特色的校园文化标识。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周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