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教院附中:在“百草园”里体验“万物有灵”课程

来源:《上海教育》杂志5A

作者:徐倩 宇海燕

时间:2020-05-07 16:37:13

在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百草园”原是校园河道边闲置的一块空地,学校在建构劳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这块空地成为了课程实施最好的资源和载体,更摇身变成了学生们进行自然探索、劳动实践的最佳空间。

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万物有灵”劳动实践课,是融合了学校原有的“万物有灵”综合实践课程与校园内改建为以中草药种植实践的“百草园”所开发建构的劳动实践课程,学校旨在通过这一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较好的劳动素养。

事实上,为了培养初中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学校以原有的成熟经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基础,将学校原有的“初中生30学时志愿服务”纳入公益劳动之中,在不加重学生课余负担的同时,进行有效整合,重新规划,将劳动教育作为探索基于统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了“2+3+X”的初中学生公益劳动体验活动的模式,在初中生社会实践改革和实践中开展积极有益的尝试。

image.png

 

创客空间,体验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2+3+X”初中生公益劳动体验活动模式中的“2”是指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两个目标,“3”是指实施劳动教育的三个有效途径,“X”则是指围绕两个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有效途径,配套实施的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初中生公益劳动体验活动。基于对“2+3+X”初中生公益劳动体验活动模式的细致分析,学校选择“学校途径”中的“学科项目融入”为切入口,以“万物有灵”劳动实践课为例,通过主题式学习方式开发劳动实践特色课程,指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提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百草园”成为了学生体验劳动乐趣的重要场所,学校选择了基础课程“生命科学”和“科学”中的植物板块进行校本化实施,围绕着学校劳动教育的两大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培养较好的劳动素养,挖掘利用不同学科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开发出“万物有灵”劳动实践课程。

学生成为了“百草园”建设的主角。学校在校内为学生积极创造劳动机会,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利用学校的土地资源,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生涯教育,鼓励学生在校内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

从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入手,通过“认一认”“种一种”“养一养”“画一画”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栽培收获农作物,培养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让他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且认识到劳动能够造福予人,能够创造社会财富,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习惯。

学校还借助专家资源和家长、社区资源,配套实施了“创客空间”“职业访谈”活动,进一步延伸了学生劳动实践的体验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劳动的道理,激发劳动情感,端正劳动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为此,学校为学生请来从事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专业的家长,辅导学生在有限的面积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将绿化带打造成土培示范种植区,以箱式种植和管道水培的方式打造流动的种植带等。学生在专业人士的辅导和老师、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富有想象力地、创造性地改造着“百草园”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将百草园与校园融为一个整体,让师生们在错落有致的校园中欣赏到生态之美。

在劳动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更关注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延伸培养出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image.png

 

“万物有灵”,提升学生劳动综合素养

在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中预年级,每周五下午,孩子们都能体验到90分钟的“万物有灵”劳动实践课程。

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实践、自主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劳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统一。因此,“万物有灵”课程设计有种植实践、探究实验、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个板块,以“种植中药”“探究种子发芽率”“品种创新的改良尝试”“改进农具”“与种植相关的职业人物访谈”等不同学习主题。

而课程的实施途径则由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活动主要关注的是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即由教师组织引导的,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中草药种植的知识讲解、主题分享、展示交流等活动。

课外实践重点关注劳动行为与情感的培养。即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开展中草药的培植养护、参观活动、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活动,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习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并且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习惯,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劳动教育的关键是劳动实践。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劳动活动,从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深化。

由此,在“万物有灵”的课外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由组队,每一个小队都制订了定时定人的“百草园呵护巡护计划书”;在“百草园”挖坑、放苗、培土、浇水、施肥等每一个环节,孩子们定时关护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在劳动实践中,孩子们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由此更加激发了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养成了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习惯。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