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杂志5A
作者:陈之腾 汪露溢
时间:2020-05-07 16:34:22
陶行知曾创编一首儿歌:“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生活即劳动,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自主、合作、主动,也就学会了生活。上海市罗店中学相信,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用双手和心灵丈量世界,同时也为其今后勤奋劳动、诚信劳动、创造性劳动并获得美好生活奠基。
近年来,罗店中学沿循“每一位学生三年里能在四个不同场所参与五类项目”的一三四五线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三年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因地制宜创设劳动教育实践的各色载体,想方设法拓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多样空间。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古镇,走访古镇人,走近古镇职业。通过锁定职业访谈对象,学生探寻不同工匠背后耐人寻味的生涯故事,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第一手信息。“古镇职业探觅”项目旨在让零工作经验、零社会阅历的高中生走进社会,来一场间接却又高效的职业体验。学生过把记者瘾的同时,根据任务单以完成一份职业人物生涯访谈报告、一组职业生涯访谈现场照片、一场生涯报告分享会作为活动成果。
作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美育项目特色校,罗店中学打造新颖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使劳动教育形象化、生动化和时尚化。依托罗店镇,学校民俗美育实验室包括花神庙、版画室、龙船堂、花灯坊、书法坊、小剧场,其功能集体验活动、创作研讨、作品展示于一体,是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的孵化地。学生在体验创造性劳动中积极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创立新知,以劳尚美。
学校每年举行庙会,形象地复刻古镇庙会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示“看、玩、吃”三大特色体验项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班级作坊应运而生。花灯坊、小荷染坊、四联书院、草头塌饼、版画室、龙船坊、花神庙、粽子荟……别开生面,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看。罗店花灯传人朱玲宝老先生带领学生体验独具罗店特色的匠人文化,并手把手耐心细致地带领学生制作花灯。
在罗店中学看来,劳动教育不只是动手脚,也需要动大脑,进一步开发劳动教育优质文化资源。学校组织学生以文献资料中“龙船节”文化为突破口,搜集古镇主要历史建筑物的遗址及调研相关信息。学校还指导学生开展故址探究——让学生寻找清代《罗店镇志》所绘地图中主要建筑物的空间位置,挖掘罗店镇的主要历史文化信息,并用软件制作清朝罗店镇地图,以寺庙文化为辅线,以古宅院落为支线,使其成为一张动态、直观、生动的“电子文化地图”。
此外,学校积极提升60学时志愿服务体验课程的内涵,服务内容分社区服务、秩序维护、助老扶幼、公益环保、服务大型活动或赛事等。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实名注册上海市志愿者网站。学校依据《中小学守则(2015版)》制定《星级班级评比条例》《班主任指导下的班级自管会》,各班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引导学生认同公约并主动参与自治。学校在《宿舍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星级宿舍评比办法》,细化劳动评分项目与标准,提供每日评价,及时反馈,定期汇总,每学期进行奖励。洗衣、扫地、拖地、清洁马桶、清理洗漱台、倒垃圾等这些学生在家几乎不接触的简单劳动,成了他们每天在校的生活必修课,反过来又促使他们必须做到合理自治,即时间管理有效,生活作息有序,生活习惯良好,人际交往向善。
学校有序实施“主题设计独到、环节预设合理、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高中生在共学、共做、共生活的三年中,身体力行地弘扬劳动之美,用劳动精神滋养自己的生命完整生长。在劳动过程中,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不断调整劳动观念与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罗店中学的教师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学生的记忆里都存留了这样一段段关于劳动的美丽印象,时刻激励他们用汗水奋斗出美好生活。
记者 陈之腾 通讯员 汪露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