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杂志5A
作者:余安勤 陈之腾
时间:2020-05-07 15:29:12
早在2014年,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曾做过一个有关未来职业梦想调查,40%的学生表示将来想当老师,30%想当医生,20%想当警察,选择其他劳动行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当2018年学校再次调查时,学生的梦想却涉及了各行各业,甚至有很多新型的职业。这其中的巨大变化,归功于学校“跟着爸妈去上班”职业启蒙课程。
“跟着爸妈去上班”课程作为上海市课程领导力(第二轮)研究项目之一,是一门通过劳动职业微课和劳动职业实践形式开展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课程以“认职业”“上班去”“走基地”为模块专题,与三类课程相整合,衍生出许多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实施后广受师生、家长的好评。
如何将职业启蒙课程化?如何调动家长、教师等资源来共同开展教育?怎样建立真正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化课程?学校通过综合梳理,明确了课程的定位——要将职业启蒙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形式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新型的“基础+拓展+探究”课程。为此,学校调动广大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一起融入到职业启蒙课程开发、实践中,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
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让孩子跟着爸妈去上班。班主任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发动家长开设家长微课程,学校颁发聘书,利用每双周五班会课时间,走进教室开设家长微课。每个班级建立4~6个快乐家庭小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外时间“跟着爸妈去上班”,接触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开展基地活动。学校通过排摸周边,特别是一些获得过区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的优秀单位,筛选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能容纳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的、有讲解员和可以开展集体劳动实践的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合同。最终确定了包括五个学段,一共十次定期的基地课程。每学期,每个班级确定一个劳动主题,首先利用寒暑假或者一周研学时间,对所选主题进行前期探究。学校还打造了绿太阳银行、电视台、开心农庄、厨房、小超市等30多个校内职场,设立了小园主、理货员、收银员、摄影师、小记者、农场鱼湾饲养员等87种、600多个校园岗位。“小小劳动者”们挂牌上岗,不出校门就可以通过“上班”获得校币工资,“工资”可以购买超市奖品、农庄蔬果、动物宝宝等。
“跟着爸妈去上班”课程好比是一个“蟹状”的课程网络,辐射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层面。在“开心小菜农”这一专题中,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认识种子宝宝,运用数学学科知识丈量菜地面积、组织蔬菜爱心义卖,运用信息知识控制大棚温度,运用体育攀爬等技能去摘农庄水果。每年开展六次劳动主题活动周,每月推出一个主题,如自然节“未来科学家”、等职业体验,螺旋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课程总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总结交流在班主任组织下运用班会课时间完成,组织学生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学生以各种形式表演及应对工作中的事件,或者以交警手势表演、厨艺劳动竞技等形式展示。五年级毕业班学生根据几年实践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蓝图,完成后由学校封存,与学生们约定20年后回来打开,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此外,学校还通过云手环积分、学习任务单、优秀职业体验小队、成长档案袋(学校自己设计的活页成长记录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跟着爸妈去上班”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孩子们从学校课堂走向生活课堂,了解了各种将来所需的劳动者素养和规范,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知识传授到体验实践。家长成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主力军之一,他们深入了解了学校劳动教育理念,变得更关注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能够客观地分析劳动素养与学业成长的冲突,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育儿方法。课程配套的《玩转Jobs—职业启蒙》校本教材已成为区生涯教材开发的样板,在区域学校中广泛使用,广受欢迎,还获得了上海市2018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