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贤小学:让劳动课程成为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定海神针”

来源:《上海教育》杂志5A

作者:顾雪华 赵玉成

时间:2020-05-07 15:28:24

image.png

2020年4月10日,在奉贤区育贤小学二年级的黄心云家中,有这样一幕场景:黄同学走进厨房,化身“小厨神”,煎炒烹炸,一会儿工夫,一碗热气腾腾的葱油拌面出锅了,一家人围坐并享用着孩子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整个防疫期间,育贤小学每一个孩子都在家中开展着劳动,“防疫小能手”保护家人传递爱;“整理小达人”收纳整理最在行;“居家小厨神”大显厨艺尽发挥。在这个“加长版”假期里,劳动已然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

创建于2015年9月的育贤小学,地处奉贤区南桥镇,是一所新建小区的公建配套学校,生源主要是动迁家庭子女。建校之初,新组建的党政班子带着年轻的教师团队,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小心愿”课程体系,围绕“为了实现每一个孩子的美好心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明事理,种心愿;爱学习,长心愿;乐运动,强心愿;会审美,亮心愿;勤实践,圆心愿”的“心愿少年”为己任,五年来,学校结合奉贤千年独有的“贤文化”底蕴以及地处郊区所特有的绿色文化优势,不断探索与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活动、基地实践、职业体验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家校社联动,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心愿引领,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image.png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建构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学校将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小心愿课程”体系的每一个课程群,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有机整合。学校在“六小心愿”课程体系中建构了涵盖劳动实践领域的“小当家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将劳动教育融入“四育”之中,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整体育人目标。

“小贤人课程群”以劳树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小文人课程群”和“小科学家课程群”以劳增智,积累劳动知识、培育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思维。在四年级《劳动技术》课程中融入3D打印技术,引导学生源于生活与学习场景,开展生活收纳盒、创意小支架等物件的设计与制作,开发学生的劳动创造力。“小当家课程群”以劳创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二年级以劳动教育启蒙为主,开设了整理小达人、家务小帮手、茶香润童心等校本课程,通过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增强劳动习惯;三至五年级则以劳动技能训练、劳动实践体验与劳动品质培育为主,开设了皮影小传人、美丽布艺班、种植小能手、中华点心师等校本课程。

学校劳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带领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选修课程则更为丰富多元,学校提供选修课程菜单,学生根据个性爱好自由选择参与,缤纷社团、快乐活动五、城市少年宫等都是学生的课程活动天地,丰富的课程使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劳动品质的个性发展。

基地活动,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如何让劳动的种子在校园扎根?创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活动载体,搭建多元的劳动教育活动平台,是实现劳动教育的关键抓手,也是学校在实践中一直致力的工作。

基地创设,以点带面。建校规划初期,学校开辟了占地面积近200㎡ 的“农耕园”基地,用于创设学生劳动教育的乐园。目前,全校共有25个班级基地。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松土、播种、浇水、施肥等;高年级学生则自主开展蔬菜、瓜果、花卉的种植、采摘等生产劳动。

节庆平台,全面渗透。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八大节”,如在“自立节”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开展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展示:一年级理书包、二年级系鞋带、三年级叠衣服、四年级洗衣服、五年级钉纽扣,通过校内示范、居家实践和校级比赛评选“自立之星”。“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发挥智慧、动手实践的天地,在探索科技奥秘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启职节”让父母走进课堂,介绍自己的职业;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不同的岗位;与父母交流,体会长辈的辛劳;与劳模对话,感悟劳动的价值。

综合施策,精准特色。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学校设置了“校园”及“班级”小岗位。校园“小岗位”按需分组,择优聘用,自文明督查组、用餐管理组、环保巡查组、礼仪监督组等小岗位落实以来,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效更为突出,校园呈现出一片健康、活泼、文明的景象;班级“小岗位”按需设岗、科学设定、个性服务,晨读小老师、植物美化师、节能小卫士、纸杯管理员、卫生小管家等小岗位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光荣感与责任感。

家校社联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开展了“贤爸贤妈进课堂”“跟着爸妈去上班”等系列活动;搭建了“家长进课堂”平台,让不同行业的家长进入课堂,与孩子们近距离讲解与指导;制定了《学生家务劳动清单》,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园艺、烹饪、家政、手工等。学校关注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这两个阶段是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一年级开设“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入学课程,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劳动,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过渡。五年级开设“多彩毕业季”课程,涵盖多项家政劳动:清洁环境、烹饪美食、居家美化等。在一次劳动行为习惯专项调研中,教师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劳动习惯整体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覆盖面达到了95%以上。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多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将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延伸。学生开展服务型劳动,体验生产劳动,参观高科技产业基地。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与经验,树立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实施,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学校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如何使劳动教育课程和课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真正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其他“四育”中,尤其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要素,对学校劳动教育来讲是一个新的考验与挑战。为此,学校正在着手研制分学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启动研制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二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激励与评价。通过校本化评价机制的建立,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通过有效的方法,找到获得感、成就感与激励感。

三是“家校社”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在新常态下,要让家校劳动合作不再停留于单一的日常劳动层面,让家长更主动地配合学校,拓展到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

四是做好校内基地“农耕园”的同时,还要用“走出去”的思维,因地制宜,主动与奉贤本土“东方美谷”和坐落于奉贤的上海市农科院等知名产业基地和研究机构对接,与奉贤本土劳模合作,共同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劳动基地,建立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全覆盖的劳动实践基地体系。

五是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素养培养,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命题。要像学科建设一样系统开展教师劳动教育专业素养培养,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列入教师常态培训培养,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专业保障。

责任编辑:刘时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