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一小校长张蕊: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家校社联动长效机制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金寒草 整理报道

时间:2020-04-30 21:25:49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从1998年起开展“儿童劳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的实践研究”。2002全体老师编写出相应校本课程,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励志图强的劳动精神。近几年,在努力保障上海市“二期”课改基础型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浦江一小根据闵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愿景,整体架构学校各类课程,引入家、校、社三位一体机制,“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微信图片_20200430204130.jpg

记者:目前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不仅包含家务、劳作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还涵盖手工、理财等与工匠精神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等的德育内涵。作为校长,你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

张蕊: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时代和区域背景。就学校而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劳动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实际,尽最大能力引导孩子进行劳动创新,将中华传统和科技创新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家校社不断协同,引导孩子学习劳模精神、进行职业体验,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进行不断地开拓创新,争当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劳动小能手。

记者:你是怎样开始关注劳动教育的?

张蕊:我从1998年起带领团队进行《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与途径的实践研究》,当时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区,生源以当地农村的孩子为主。在当时的绝大多数人看来,劳动主要以生产劳动为主,如农业和工业等,如何结合校本实际,开展劳动教育,我和同事们不断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02年分成“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四大板块,以电脑打印文字与手工绘画相结合的形式编写了我们的第一套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集和争章方案,我所撰写的论文有幸入选翁铁慧女士所主编的《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集》。

2008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劳动教育高峰论坛,作为小学校长代表做论坛交流。之后得到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教育学院等多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不断丰实着我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于是在2002年所编写的劳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上级各劳动教育文件精神、时代发展和校本实际,围绕上海市“二期”课改“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的建设要求,学校在保障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对“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进行深入研发,设置“德”“才”系列课程,并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在整体架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记者:在你看来,以学校为主体的劳动教育未来应该怎么做?

张蕊:我们是一所始建于1874年的上海百年老校。在学校历史的传承中,有五大名人为浦江第一小学在不同时代的内涵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分别是:1874年学校创始人——上海城隍秦裕伯的后代秦荣光先生,1933年“学做人”校训题写人——黄炎培先生,1940-1941年抗战烈士老校长——顾振先生,1997年起舞龙指导专家——全国非遗传承人、国际龙狮裁判——陆大杰先生,2020年“上海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名题写人——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在闵行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弘扬龙的团队精神,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教学探究与实践氛围浓郁、具有龙文化教育品牌的现代化百年新校。近年来,有幸成为闵行区多个信息化项目的试点校或实验校,百年老校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创生发展。

就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而言,需要进一步领会中央、教育部、上海市、闵行区关于劳动教育为各项文件和会议精神,在“五育并举”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已有的历史积淀中,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期而言,对我们学校来说是进一步梳理现有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效、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辅导员等不同层面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校本劳动教育教案集、劳动争章体系、进一步开拓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逐步形成学校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金寒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