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04-29 09:13:34
视频制作:何思哲 王蕴玮
“这只叫做‘黄帽子’,这只叫做‘瑜伽小姐’……这些小鸡都是我用孵化箱孵出来的,你知道吗?把小鸡从蛋里孵出来大概需要二十天左右。”在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四年级小学生朱逸舒为自己通过努力孵出的小鸡开心不已,并给每只小鸡都起了名字。在富春七小,对朱逸舒和她的同学们来说,在学校里干农活、做家务、养各种小动物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富春七小从建校起就开始了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十一年来,学校从一片农场开始,逐渐建立起了“农事劳作”“劳动创意”和“美好生活”三大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
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有什么奥秘?如何让劳动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章振乐说,真实情境化的学习教育至关重要。
新劳动教育体现在意义新、内容新、功能新、方式新
记者:富春七小十一年来一直在开展“新劳动教育”,这里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与以往我们所认识的劳动教育有什么本质区别?
章振乐: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新”。
一是意义新。1954年,我们国家就发布文件,号召初中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当然,那时候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和劳动力的问题。在去年9月10号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更积极主动。
二是内容新。在继承传统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容,比如自然教育、消费教育、财商教育、休闲教育等。拿财商教育来说,怎么合理使用钱、怎样理财,其实是对劳动教育的一个补充,它跟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密切相关。
三是功能新。其中最能够体现劳动精神内核的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说的那句话——“奋斗是幸福的”。这就是说,劳动是美丽的、幸福的,是体现劳动者存在感的需要。
四是方式新。新劳动教育从单一走向整合,我们是把它作为学校的教育综合体,是把学校文化、师生关系、课程、活动整合在一起的教育综合体。
在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等的基础上,新劳动教育更体现了一种育人模式的转换,是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学习,是打破学科界限的劳动教育。
打破学科界限,让劳动教育在多学科的真实情境中开展
记者:从一片农场开始,发展到现在丰富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劳动教育是怎么走出这条探索之路的?
章振乐:一开始就是基于农场开展的活动,后来慢慢地让老师们寻找自己课程里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东西。先从劳技、科学相关课程里找,找出来以后,其他各个学科老师一起坐下来备班备课,再按照班级的情况进行整合。这样,各门学科都有所收获,每门学科的知识都能开展真实的、情境化的学习。
比如,我们三年级规定的课程是种花养蚕,种花是种凤仙花,养蚕是养蚕宝宝。原本这个课属于科学组,比较单一。在开展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以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各门课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做教学设计,打通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各学科的边界。让孩子在语文课上写一写养蚕宝宝的故事,在美术课上画一画蚕宝宝,在科学课上了解蚕宝宝的习性,在体育课上做蚕宝宝的活动游戏。这样一个整合的课程,不光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促进了老师教育教学的兴趣,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劳动教育应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和教师培养中
记者:有人认为劳动教育需要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的老师,也有人认为不需要专门的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章振乐:理想的劳动教育应该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觉得这一点更加重要。但是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必须要渗透劳动教育,要有劳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果有条件,一个学校配备专业的老师还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坚持劳动教育十一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么?
章振乐:十一年探索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团队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劳动托起中国梦,劳动创造人本身”。现在孩子的体验和实践太少了,老师们形成了一种共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这些共识去发扬渗透。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活动,比如说四年级的成长礼,成长礼的主题是“劳动创造美”。一、二年级的非纸笔测试,就是用劳动的成果,比如画土豆、讲土豆的故事、用土豆来做数学题这些方式进行的,我们每年还有美食节。这些活动实际上已经把家长、学校、社会全部融在一起,进行了以劳动为共同主题的教育。慢慢地,家长们也会形成共识,每一年的家长会上,我们也会讲一些劳动的案例。
第三是要让孩子尝到“甜头”。孩子们自己种的土豆每年都向全社会义卖,我们会让孩子拿一部分义卖的钱去慰问贫困家庭,另一半作为班费,全班同学分享。隔一段时间,孩子们都会拿着自己种的蔬菜回家做菜,慢慢地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这样,我们就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教学,把国家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变成校本化内容去实施。老师看到了孩子在课程上的表现,家长看到孩子在劳动中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劳动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未来将增设高科技创造性项目,让孩子参与设计劳动课程
记者:学校未来对“新劳动教育”还有哪些规划?
章振乐: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我觉得有一个原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体力劳动依然不可或缺。虽然我们的学习很多是脑力劳动,但我们在体力上的劳动也不会减少。
2019年9月份,我们对农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农场兼具艺术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农场还将增设一些高科技创造性劳动的项目,引入高科技手段的种植,以及太空种子、水培、雾培、各种光照下的培育等;还有跟动手动脑能力相关的活动,如木工坊、机电、3D打印等,都会开发一些。
在课程方面,我们围绕新劳动教育展开的课程会跟国家课程结合得更紧密,国家课程在学校校本化实施,就是以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为载体。我们还将结合学校和富阳区的实际情况,让我们的孩子一起来参与设计课程,使课程更受孩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