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祥:如何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评价?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04-29 16:08:06

视频制作:何思哲  王蕴玮


劳动时间越长越好?做得不好就罚,做得好就奖励?应该怎样评价劳动教育的成果?

对此,上海中学校务办主任、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茂祥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宽,要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强调劳动的自我内化过程,借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评价的指标清晰了,劳动教育要关注的重点才明确”

记者:劳动教育的评价究竟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对劳动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呢?

刘茂祥:现在的劳动教育缺少系统的评价。所以,要让学校、老师、学生深入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确劳动教育要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指标。比如劳动的能力、技能、价值观,等等。评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评价的指标清晰了,学校和老师就知道关注的重点在哪儿了。

我觉得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有这么几个困境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第一,很多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是窄化的。说到劳动教育,很多人会直接理解成劳动技术、通用技术那几门课程。其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很广泛,涉及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技能,还有创新创造的能力等。

第二,我们讲的“五育并举”,实际上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弱化的倾向。劳动教育还没有明确纳入考试升学的内容里,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劳动相关的课程可能会受到影响,师资的培养跟不上,课时也难以保证。

第三,它可能受到“物化”的影响。有两种“物化”的情况,一种是以劳动为惩戒的手段,另一种是劳动之后以物质的方式进行奖励,物质的奖励容易让学生忽视精神层面上、价值层面上的体验。而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恰恰是精神层面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升华。

在上海中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48小时生存训练,所有的学生停课两天开展生存训练。这两天里面,老师只能作为指导者不能直接插手学生的活动,学生要自己扎帐篷、烧饭,所有生活材料要自己买、自己做,这是一种很好的劳动体验。学生在家或许很难有这种体验,但是在生存训练中,菜做得好与不好自己都得吃,这样他就感受到了劳动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

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学校做了深入劳动教育不同形式的创新探索,比如,很多学校开了STEM课,还有一些学校开展了校本特色的劳动课程。这些好的经验、课程如果能挖掘出来,整合起来,就能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改变人们的传统认知,将有助于学校甚至全市层面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

“质化量化相结合,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

记者: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该如何去评价?

刘茂祥:教育部正在研究全国层面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上海市也正在研究制定市级的劳动教育纲要,这些都会有学校操作层面的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成果的评价我认为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首先,要关注我们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了哪些提升,第二,就是如何评价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成果。

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来说,有很多方面值得关注,比如,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劳动的价值观、内涵、内容、技能、方法以及劳动创造等。这应该是对学生劳动素养整体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劳动行为习惯的判断。

也就是说,评价指标要量化、细化。当然,劳动的认知、情感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可能有点缺陷,更多需要的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这些体悟和感悟,甚至于参加这些劳动的一些做法,可以形成一些过程性的材料,评价要更多地强调学生把劳动自我内化的过程。质化和量化的评价相结合才可能反映出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学生劳动品质的提升。这也要求对学生劳动的不同方面有全方位深度的考察。

“通过普职融通、借助社会资源,为劳动教育创设丰富的体验平台”

记者:您曾在文章中提出,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和学校劳动教育成果的评价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如果把这样的评价方式投入实践,现在有这样的土壤和空间吗?

刘茂祥:会对于孩子的培养还是很关注的,家长也很重视的,三者要形成合力,学校要成为主导,要用劳动教育的正确理念引导家长,要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去吸引社会的支持。

如,社会为孩子们开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提供了平台,学校要在其中发挥很好的设计引导作用,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这些活动实践很好的结合。

如果想在教育资源上有所突破的话,跟中高职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中高职是分专业分领域培养技术人才的,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技术平台。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中职、高职的实践操作平台都比较成熟。如果中小学生可以共享这些平台资源,我们劳动教育的技术平台就可以避免重复性建设,省钱的同时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这是普职融通在劳动教育上的一个切入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在于师资。

现在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很多学校缺劳动教育的师资。你要专门去找一个对劳动教育很专业的老师几乎没有,懂技术的就更少了。但是中高职里有很多专业技术老师,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技术的资质,如果这样的老师可以给中小学的孩子上劳动教育,可以解决一部分师资的问题。

现在高中阶段在加强生涯教育,但生涯教育你不能够是仅仅是通过心理学的测量方法来开展,也需要大量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来影响学生。比如,现在高中阶段要学电子技术,如果学校有电子技术的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对这方面感兴趣,就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很多中学校没有这一类的平台。如果让中职校和那个普通高中有一定的融通,可能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还可以有效利用社会其他的资源,比如,高中学校通过与大学的合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这样技术体验的过程也能把劳动教育和生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刘时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