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思维只在扎实的听说读写中提升!看沪上大学教授、中学教师这样点评上海高考作文

来源:文汇网

作者:张鹏

时间:2021-06-08 10:05:50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21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公布,这个具有浓厚思辨味道的作文题一经揭晓,就让不少考生和家长长舒一口气:这是一道带有上海作文命题特点的题目,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考生有话说。

沪上大学教授、中学语文教师均认为,这个题目看似简单,想要写好却不容易,考生思维水平在一纸作文中高下立判。考生不仅要关注课堂内的知识积累,还要将关注的视角扩展到社会热点。近年来上海作文题目都透露出这样一个警示:一味刷题的语文学习方式已经落后,真正的思维训练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提升。

作文题让“胸中有墨”的考生有广阔的思考空间

“今年的作文题题干果然还是那样的简洁明了,根本不用担心会看不懂。”看到题目后,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曹杨二中语文教师王伟娟直言,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作文命题强调思辨性的传统,这是命题者一如既往的坚守与善意。

多位沪上语文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不会让“肚中有货”“胸中有墨”的孩子失望。

复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告诉记者,此次作文题目留给学生们的写作空间很大,既是对考生知识、学识、见识的考察,也是对考生能力和思辨的考验。“从时间的沉淀认知事物的价值,有人这样认为,也有人那样认为,这是一个集思广益、海纳百川的命题方式。”杨俊蕾说,考生可以有很广阔的思路,用多样的途径让自己的观点落地。

题目理解起来不难,却有高品质的审题要求。王伟娟解读说,这类“有人说”领起的题目,最忌忽略了对“你怎么看”的关注。否则,就可能成为“有人说”的传声筒,就会在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中丢了“我”。“好在,这一类题目考生已经很熟悉。于是,平时的审题训练也有了可用武之地。”

高阶思维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真善美

“‘时间的沉淀’一定能让人认识‘事物的价值’?为什么‘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既然‘不尽如此’,那还有什么因素在左右着题意中的‘此’?这些因素与‘时间的沉淀’和‘事物的价值’又有怎样的关系?‘我’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为今年的作文题目破题,多位语文教师都给出了一致评价:题目对考生的高阶思维有明显要求,想要写好其实很有难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希明解读说,“时间沉淀”与“认识事物价值”之间的关系表明看起来很明显,仔细斟酌才发现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如果没有深入挖掘,就容易浮于表层,泛泛而谈。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管维萍也说,此次作文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和“人们的认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其中蕴含着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认识事物的方法。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2019年上海高考“中国味”的作文题目,从引导学生关注认识事物的方法,到引导学生关注事物认识的规律,均属于认识论范畴的问题,而认识论的最终指向是真。“真善美是人类的重要价值,对于真善美的思考,体现了命题者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怀。”管维萍说。

关注社会热点和自我,是考生展示才华的天地

如何认识事物的价值,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不停追问自己的基本问题。今年上海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社会价值。是对考生精神成长的考验,同时考察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作文题中,“时间的沉淀”是关键点。当下,人们的阅读都出现了碎片化倾向,此时让考生思考“时间沉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郑桂华建议,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各种社会热点现象。这是命题者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关注历史,让每一名考生都能充分思考、展示才华、表达自我。

历年来语文高考题目似乎都传递出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学习的信号。王希明说,从应试的角度,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启示我们,一心刷题是没有出路的,应试是靠不住的。因为真正的思维训练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提升。从树人的角度,历年的高考作文启示我们:未来虽不能预测,但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只要记住最重要的事,勇于认识,谨慎评价,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我们就能抓住心灵中的微光,走出沙漠。

图片来源:cfp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