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大热的同名新专业怎么选?招办主任来解答

来源:文汇报

作者:储舒婷

时间:2020-07-31 14:35:37

为了适应社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需求,大学每年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今年,沪上多所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还有一批主打“智能”的新专业。这两大热门方向无疑是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之所向,但面对十多个大学均开设的同名专业,其中还不乏同层级的志愿,究竟应该怎么选?

记者采访多所大学招生办主任发现,新增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并非凭空而来,各高校均整合集结了各自的传统优势学科,因此,新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定位、培养方式等各具特色,招生计划也不尽相同。专家建议,考生在报考前,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各个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根据自己的选科情况、考分、兴趣、招生计划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同时,现在不少大学普遍设置了灵活的转专业政策,进校一年或两年后,学生可以不受所在专业类限制,仍有机会第二次甚至多次机会,重新跨类转向自己喜欢的专业。


新增的同名专业内有乾坤,不同院校培养侧重点不同

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有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等8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有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立达学院等7所高校;还有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看似同名的专业实则内有乾坤,不同院校在专业培养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主任陆瑾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整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等多个优势学科,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而在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支撑学科是系统科学,主要培养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毕旭说。

再以大数据专业为例,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主任张建表示,今年新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分别属于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这两个专业均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差别在于专业侧重点不同。”他说,前者重点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大学物理等,通过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大数据研究更好地精准捕捉市场信息和情绪信号,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则重点结合管理学,专业课程有管理学、通识课等,培养学生用大数据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报考需注意专业设置变动大,进校后还有“二次选择”

今年,由于专业设置和选考科目的变化,沪上各高校的招生计划也随之调整。专家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高校专业设置的变动,以及进校后还有“二次选择”的机会。

从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新增专业存在按专业直接招生和大类招生两种方式。在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被纳入工科试验班,学生一般到大一或大二结束后再进行专业分流。毕旭表示,“采用大类招生后志愿涵盖的专业数会大大增加,考生在填报志愿只需要填报专业大类,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降低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而上海大学新增的人工智能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沪普通本科批次中,既在往年分数较高的专业组1内按专业直接招生,也同时在分数相对低一些的专业组2内按大类招生。“选考物理的考生可以同时填报这两个专业组,包含人工智能等多个热门专业的大类招生方式,使得学生一年后仍有机会通过专业分流进入这两个专业,分流综合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大一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陆瑾表示,如果学生发现不喜欢某个专业,也可以根据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大一和大二结束后,分别拥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大类学生在大一末还可以申请跨大类转专业。”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