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今天开始,专家提醒:慎用“分尽其用”的逻辑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时间:2020-07-30 14:27:36

从事招生工作10多年,复旦大学招办副主任王阳时常为部分考生的志愿填报捏把汗。今年也不例外。最近几天,他接了许多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在了解考生的高考分数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对自己未来的设想,而不少家长则很快把问题“挑明”:我的孩子考到某个分数段,如何分尽其用?“志愿填报可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再说人生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王阳不由苦笑。

其实,这不是王阳一个人的烦恼。高考分数公布至今,沪上各高校招生办的咨询热线几乎24小时不间断,一名招生办工作人员一天接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是常态。

从今天上午10点起到8月1日下午2点,是今年考生填报本科批次志愿的时间。洞察到部分考生和家长面对志愿表时举棋不定的心态,招生专家们友情提醒:填报志愿若要追求“最佳匹配”,绝不是简单将考生的分数和某专业的招生分数进行匹配,而是在基于高考分数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考生的兴趣与学校的优质办学资源匹配。


一个高分,不适用不同学校的“好专业”

“一名考生既对数学专业感兴趣,又对建筑设计感兴趣,同时还渴望报考机械制造专业,你能想象考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有这么广泛吗?”上海交通大学负责招生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些无奈。其实,如此定位不明确的考生每年都有,且不在少数。

对沪上高校情况稍有了解的人士一看便知,上述考生咨询的三个专业,分别对应的是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的三个传统优势专业。透过这则咨询信息,招生官很快就“解码”了考生的报考心态:像“估价”一般来看待自己的高考分数,四处咨询,希望确保能够进入心仪学校的最强势专业。一旦获悉自己的分数离学校最强势专业尚有差距,考生和家长立刻会提出,“分数稍低一点的有哪些专业?能不能确保录取?”考生“转向”很快,但很少考虑从一个专业“转”到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专业,自己是否适合、喜欢。

昨天,复旦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也接待了一名考生家长的咨询。家长同样直奔主题:孩子的高考成绩在全市排名靠前,希望报考人工智能专业。当这位招生办负责人得知考生的个人兴趣是研究航模,建议可以考虑该校航空动力学方向时,家长立刻提高了警惕:“这个专业是不是很少有人报?老师,你别拿我们的‘高分’开玩笑啊!”


为追求“性价比”,牺牲孩子兴趣的家长不少

每年招生季,各高校都会向各地派出招生小组,包括到各所中学进行宣讲。一所985高校的青年教授今年已是第五年参加宣讲,谈及志愿填报时家长的功利心态,他也忍不住吐槽:“记得第一年参加招生时,我满怀热情地想告诉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匹配到自己最合适的志愿。但现在,我开始慢慢接受现实的骨感:孩子的成绩,家长一分都不想‘浪费’。在填报志愿时尊重孩子的兴趣方面,理性的家长为数有限。”

就在这名教授今年宣讲的一所示范性高中,校长告诉记者,有一名考生酝酿志愿时,经历了三次“变卦”:从外地一所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换到本地一所医学院,然后又改到了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修改的原因是:“我妈妈要求我改,她认为我的分数填报原先的那些专业都太可惜了。”

华东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吴辉注意到,在酝酿志愿时,家长很少关心学校哪些专业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专业;更多的时候,为了追求分数的“性价比”,甘愿牺牲孩子学科兴趣的家长不少。但家长必须了解的一个事实是,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以兴趣驱动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那再好的专业,学生也会学得很痛苦。“每年我们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沉迷于游戏或者是丧失学习动力。”吴辉说。


家长眼中的好专业和专业领域的好专业,相去甚远

“我们学校最优势的专业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机械类专业,但很多考生和家长来咨询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计算机专业和商科,即便那些加试物理、化学科目,甚至参加过化学竞赛的考生也是如此。”吴辉提及招生咨询的经历时说道,家长眼中的好专业和专业领域公认的一些好专业,差别真的有点大。

家长眼中的“好专业”往往是历年考分较高,毕业挣钱多的专业。须知,这些专业不仅是公认的热门,也通常是跟风最厉害的专业。而学校眼中的好专业,往往是一些有办学积淀的优势专业。以东华大学为例,除了服装设计以外,包括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等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

一位长期从事招生咨询的专家坦言:“沪上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都可以得到学校大量的资源倾斜,而这些专业的学生能获得的资源和机会,相对也会更多。”若考生和家长真的要追求“性价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报这些优势专业,才是明智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高校都新增了一批新工科专业,包括洞察到未来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开设了一批复合型专业。“其实,多数家长的职业阅历毕竟有限,对学科的发展新动向也并不一定非常了解。”王阳给考生的建议是:如果有明确喜欢的专业,那就别犹豫,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如果暂时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那就选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学得好才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实在不行的话,不妨考虑基础学科,把知识的基础打得厚实一点,未来的深造出路也会多一点。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