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杨浦“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未来课堂”初具雏形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1-01-06 10:56:51


是什么课这么“幸福”?学生既可以“玩”PAD,还可以看手机?

同济一附中高一年级一堂有关“酸雨”的地理课,颠覆了传统课堂的“规矩”——“同学们,请查看一下,现在柳州和上海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数值分别是多少?”地理老师吴祺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熟练地打开了www.windy.com网站,找到广西柳州和上海的地图,记录下数据,同时又用手机打开校园信息网,开始在手机上进行实时答题……

信息技术赋能的创智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日前,在杨浦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及“在线教育创新应用项目区域”建设启动会议上,各种“未来课堂”初具雏形。

教学数据时时更新

黑板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放大了的Windy网站,这个网站是一个实时、直观详细的天气地图网站,一半是校园的教学信息平台,老师将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一一呈现在上面,学生一目了然——围绕着“柳州的酸雨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根据实时数据和过往的资料进行对比,在信息平台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目前学习的教材是2007年出版的,虽然经过好多次的再版,但很多数据还是有些滞后的。”吴祺介绍说,学校的地理课采用这样结合网站和信息平台教学的方式,可以使用实时数据,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又比如,学生们又去查阅了当时上海两个化学物质的数值,然后再根据这个数值,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有了更多的实操性。”

而使用学校的信息平台,则实现了数据收集,老师找出错误率较高的、学生们共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据了解,同济大学一附中打造了跨维度师生行为智能分析系统,通过采集数据、分析学习、捕捉资源,为学生“量体裁衣”,自动推送“微辅导”,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类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教研,充满未来感的各项新技术开始真正地渗透专业教学和校园生活。

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

人工智能会给学校教育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呢?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校长李鸿娟“带领”着大家走进了一年后的学校:在学校正大厅,三维“校园文化墙”通过人工智能捕捉到的师生笑脸,传递着他们对校园、对学习、对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校园中的互动机器人是学校AI智能课程的一部分,课程中师生们共同编写机器人的功能代码,让机器人为全校师生服务。互动机器人可以提供参观导引、答疑解惑、安全巡视等功能;桌面机器人的AI智慧眼,则可以自动识别与机器人进行交互的同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绘制数字画像,采用AI语音实时交互,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复旦二附校是上海市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培育校,学校将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学校成为一所能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新型学校。”李鸿娟说,“AI赋能教与学能促进了学习手段的智能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校园管理的精细化,这一项目的推动必将会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也会倒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撬动课堂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赋能教改

创智”是杨浦城市发展的标志,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杨浦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些年来,杨浦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课堂和学生:创办了“网上公益学堂”,利用远程视频教学系统,为毕业班学生开展“名师辅导”,为全体初中学生开设“名师讲坛”,为学科教师举办“名师经典”,并延伸出了“漫游星空”“艺海拾贝”和“大国工匠”等系列网络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课堂局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还在足球特色学校中使用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校园足球运动智能分析系统,在初中地理和历史教学中,融入虚拟现实教学系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口语和作文进行评价等。

据了解,作为“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杨浦将继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与学模式变革,为创智教育赋能,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杨浦教育现代化。

图片来源:杨浦区教育局供图

(原标题:《课堂上可以玩PAD看手机,但老师们为什么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