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穿越剧,这场中学校园里的亚洲之旅有点不一样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梓华

时间:2020-11-30 10:13:50

换下校服,穿上“胡服”,穿越至大唐年间的西域丝路,解开一场珍奇香料意外失窃的迷案,从公主、随从、侍护卫等各色人等中,揪出真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多功能厅里,一场烧脑“剧本杀”正在上演。“神探”们需要先完成亚洲文化知识竞猜,再分辨出亚洲各地盛产香料有何不同,根据要求制作香囊,方可拿到通关密令,获得破案线索。

这是记者在上外附中第34届国际文化节上见到的场景。在两周的时间内,围绕“和而不同 探寻亚洲”的主题,同学们通过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亚洲美食节、中国书画展、师生摄影联展、亚洲文物图鉴等形式,探索亚洲这片充满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土地。

“好玩,才能吸引同学参与!”高二(1)班女生林晨曦是百草医疗社社长,也是这场“香料失踪案”剧本杀的主创人员之一。这学期,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将医疗社从仅剩的6名成员,扩充到了50余人。林晨曦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她就对医学非常感兴趣。她告诉记者,起初,医疗社比较“学术”,只是在网络或线下分享一些医学知识,虽然干货满满,但难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眼看着社团规模缩水到要被取消社团资格的地步,她和伙伴们决定改变活动方式——邀请医生进校园教骨折后包扎方法,大家一起学心肺复苏技能,几场活动办下来,在同学们中迅速吸粉,组员一下扩充至50多人。学校要举办国际文化节,百草医疗社的同学们灵机一动,决定和同样较为“小众”的阿拉伯语学社和犹太文化社的同学们携手,沿着丝绸之路,设计了一场香料和草药之旅。“这种花的产地,曾经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如今在叙利亚境内”“清热解毒,散风止痒,常被用作洗衣粉的香料”“产地演变成一种装修风格,包括海与天明亮的色彩”……要找到每一题的答案,还得认真做一番功课。

因为偶尔在视频网站搜到了有关犹太文化的视频,觉得这是一个神秘有趣而充满智慧的民族,高二(2)班女生费阳高一时选择加入犹太文化社,如今担任社长。上学期,受到疫情影响,她只能和组员们通过网络分享视频资料,她希望今后有机会向学长学姐们一样,通过实地探索,了解更多犹太人和上海之间的故事。“我们学校前两年也开设了一带一路小语种班级,很多学阿拉伯语的初中同学,在社团里帮了不少忙。”阿拉伯学社社长、高二(4)班金楚然说。

上外附中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烨君介绍,上外附中德语班曾有个女生叫周郁畅,也是犹太文化社的“元老”。在学习德语的同时,她了解到不少关于二战的历史,并对二战中犹太人和上海的渊源很感兴趣。虽然当时不满18岁,但她几次三番地沟通,用诚意获得了担任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志愿者的机会,并她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做了不少场馆内展板翻译的工作。利用每一次导览的机会,她和参观者深入交流,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最终,在申请康奈尔大学时,她钻研的热情和韧劲,打动了招生官。

上外附中校长杜越华说,这个坚持了34届的国际文化节,不仅是一场多语种的交流,更能引领学生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寻找世界各国和谐发展的文化密码。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