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创造中国盲教育诸多第一的学校,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灯”?

来源: 第一教育

时间:2020-11-24 14:06:52

上海市盲童学校是上海唯一一所教育培养视力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学校,由美籍英国人傅兰雅创办于1912年。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7年中,学校逐步发展,初具规模。它所奉行的盲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1912年11月上海盲童学堂租赁北四川路176号民居作校舍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确立“点亮心灯”的办学理念,“国际先进、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盲校”的办学目标,和“基础扎实、个性凸显、人格健全、适应社会”的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育成有乐观向上精神、有扎实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有人际沟通能力的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历史传承:盲童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学校,正式定名为“上海市盲童学校”。学校原属上海县教育局领导,1984年属地划归长宁区,受上海市教委、长宁区教育局双重领导。

1957年学校创办盲文印刷所,向全国盲校供应盲文初中教材和课外读物。1983年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改名为“盲文印刷厂”,为全国盲校印制中、小学盲文教材。该厂至今仍是全国盲校中唯一的一家。

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探索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1959年,学校创办解放后国内第一所对盲童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幼儿园。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校开创了符合盲童认知特点的直观教学方法,制作了大量实用有效的直观教具。提出针对盲童不同视力状况施以不同方式的教育,开始对有残余视力学生进行汉字教学的实验。学校首创了对学生实行教育、教学、教养的一套方法。诸多成果在全国具有领先和示范作用。

盲童学校学前班

1974年,学校开办首届推拿班。1986年,学校开设高中推拿专业班学制3年。1992年,学校开办推拿职业中专班,学制4年。

盲童学校高中推拿班

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学校于1979年率先开始试行低视力教学。1983年招收低视力班,1991年市、区教育局批准成立“上海市低视力学校”,1993年,开设“视功能训练室”,1994年学校课题组编著的《低视力康复训练图谱》正式出版。

学校率先进行盲与低视力分类教育的探索,开设“视功能训练室”

1989年,学校开设启智班,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对多重残疾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两项工作的成功开创了国内盲与低视力分类教学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的先河,取得的经验在全国盲校得以推广。

1989年,学校开始探索多重残疾教育;90年代初开设启智班,创中国盲教育之先

1998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学校开设盲人高中教育,这是全国第二所盲高中。2004年,完成《盲高中课程设计研究》。

1998年6月,学校开设盲人高中,学制4年。这是全国第二所、上海第一所盲人高中

学校从2010年开始大力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实现对盲童教育、教学、教育、康复相结合。

2012年,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在本校建立“上海市视障教育指导中心”,面向全市对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视障学生开展巡回指导工作。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和特殊教育示范校。

2012年,学校被中央电教馆命名为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是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特殊教育学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设计算机课程,是全国盲校中最早实施计算机教学。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1982年10月13日,邓颖超同志在上海市有关领导陪同下专程来校看望师生。多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各级各界领导经常给学校工作予以指导和帮助。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给学校办学和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1982年10月13日,邓颖超同志(中)在市委书记陈国栋等领导陪同下来校看望学生

开拓创新:创建“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盲校

在百年时光的砥砺中,上海市盲童学校逐步形成涵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中专各学段,盲、低视力、多重残疾三大板块在内的视障教育体系。

近年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点亮心灯”为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满足每一个视障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一个视障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办学理念,点亮盲童人生

学校在分析了盲校的近百年历史和学生的特点后,开始梳理办学思路,逐步凝练出了“点亮心灯”的办学理念。

即通过医教结合、针对差异的方法,关注盲童的生命价值,引导他们去感知、理解、珍惜生命;

在教育中传递知识、培养技能、挖掘潜能,点亮盲童心中自强不息的明灯,让盲童以自己独特方式看到美丽的世界,让每一个盲童鲜活的生命由“活着”走向“活好”进而升华为“活出价值”;

让每一个家庭更加幸福;每一位教师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让“点亮心灯”这一理念真正成为盲校教师的领航之灯、学生家庭的幸福之灯和学生的希望之灯。

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校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并将这一办学理念系统化地付诸实践,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融合教育、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完善课程体系,开发盲童潜能

学校根据“医教结合、按需施教”的课程理念,从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构建出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并存的课程框架。

其中,共性课程主要有“幼儿园课程”“多重残疾课程”“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高中课程”“中专职业教育课程”。

而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个性化课程成为重中之重。经过大规模调研,确定了“缺陷补偿、开发潜能”为宗旨的个性课程,并将课程设置为五大类:补偿类课程、康复类课程、功能类课程、保健类课程和特长类课程,并进行新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德育框架,坚持育残成才

学校根据“树自信、增自强、懂感恩、会生活”的内容要求和教育、康复、保健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每一个年龄段的特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和分年级要求,以课程开发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完善德育内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

其次,探索“实践、体验、感悟”的德育工作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残疾程度和德育目标,采取分层递进式的教育方法,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再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发展医教结合,推动融合教育

2010年起,学校大力开展医教结合工作,与校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构建教育、康复和保健相结合模式,初步建立医教结合康复教育体系。

2012年,学校建立“上海市视障教育指导中心”,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实现“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满足视障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需求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为全市不同学龄段的视力障碍学生提供教育、康复及保健等专业服务。

“上海市视障教育指导中心”随班就读视障生接受阅读指导

眼科专业医生为学生验配助视器

视康中心现已逐步成为上海市视障融合教育的研究中心、辅导中心、实训中心和辐射中心,推动上海市视障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为视障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五、加大师资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在教师的国际化交流能力、专业化教学水平、个性化教育模式等方面着力,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参加盲教育教学研讨、交流会,承担全国、市区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参与国内外盲教育合作项目。

2018年,学校和美国柏金斯盲校建立了一个为期四年的“多重障碍及感官缺失学生教育”合作项目,学校还派遣教师赴柏金斯盲校学习进修。

同时,学校分板块培养,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医教结合研究生培训班、校本研修活动特别是科研课题的实践培训等方式,大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研水平。通过教育部国培计划、上海市名师基地、长宁区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制等途径培养了一支骨干教师梯队。

学校还开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未来之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徐洪妹领衔,努力研究与探讨盲校课堂教学规律和特点,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的培养地、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孵化地。

六、建设数字校园,打造无障碍环境

学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坚持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导向,加快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

学校先后建设以云技术支撑的校园网建设;改善学校基础网络建设;建设基于电子档案的康复中心;支持“随班就读”数字资源中心的建设;建设与管理物联网安全校园;建设具有盲童特色的数字互动平台。

2012年,学校被中央电教馆命名为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是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也是教育部首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18年,学校又首次成为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点,这一标准化考场的建立标志着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更加完善,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将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打造了无障碍的校园环境。

七、开展项目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以徐洪妹校长领衔的课题《视障儿童教育、康复与保健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于2012年被立项为上海市市级重点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项目以《满足视障儿童个性化需求的康复教育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最终从上海市四百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2018年4月,此成果又被上海市教委推荐申报“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最终喜获国家级二等奖。该研究成果在2018年视障教育康复研讨会上进行了专题汇报交流,获得国内外教育同行的极大关注。

2016年,学校实施“以项目研究促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学校的“德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随班就读”五大板块着手,进行了12项综改项目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涌现出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研究成果。

八、加强文化建设,实现内涵发展

2009年起,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学校引进ISO质量管理系统,开展了“高品质学校管理咨询”暨“学校品质提升管理咨询”培训项目,构建了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了干部团队,提高了各部门内审和工作效能,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职责明确的层管式行政管理系统。

2012年,在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建造了“文脉廊”,以历史照片展现了学校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以海伦凯勒和泰戈尔的名言作为结束语,整体设计蕴含着百年老校的历史特征和记忆,还配有7位中外最杰出的盲人英杰肖像和名句的大理石浮雕。

“文脉廊”获得“2016年上海市普教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校园十佳景观”,它承载了盲校厚重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代代盲校教师奉献特教事业奋斗史的缩影。

2002-2020年,上海市盲童学校有98位学生通过高考分别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英语、日语、法律、心理、社会工作者、汉语言等专业,和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

学校的艺术、体育等社团在国内外参赛,屡获大奖。2015年,学生合唱队跟着彭丽媛教授参加了纽约联合国邮票颁发仪式,他们精彩的表演获得了与会人士的高度评价。

学校先后有多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多位教师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

走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盲校全体教职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建设“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盲校和率先实现视障教育现代化而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