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5-05-01 15:00:00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上海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高质量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谋划,基于时代变局,立足国家战略。
临港新片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临港新片区已进入新一轮五年发展新时期,将围绕开放、创新两大核心使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将不断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突出离岸跨境金融特色,聚焦跨境金融、离岸金融、国际再保险等开放创新业态,高水平建设滴水湖金融湾;抢抓航运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机遇,构建绿色航运产业生态。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着力提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核心功能,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形成具体行动方案和实施路径,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中加速前进。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承载区,青浦将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发展规划,依托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集聚配置全球资源,助力更多优秀企业“走出去”。同时,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
长宁区发展改革委表示,将高质量编制长宁区“十五五”规划发展蓝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服务企业出海桥头堡、外资入境首选地。牢牢把握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着力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助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市商务委表示,面向“十五五”时期,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住货物贸易规模,做大做强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市场,在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能级,加快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总书记指出,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俊南表示,在谋划“十五五”规划过程中,将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加快构建与上海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他表示,《上海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五五”规划》已立项为市级专项规划,并于3月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初步考虑设置营商环境成色度、统一大市场活跃度、质量基础支撑度、市场运行安全度、内外市场双向开放度5类指标体系。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程俊峰表示,将认真抓好落实,着力打造效能税务,促进营商环境更为优化。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进一步做好数电发票赋额便利化等工作,推动税费服务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进一步融合联动。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激发发展新动能
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浦东新区党员干部群众表示,将牢记使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张江科学城,推动大科学设施、高能级机构、高水平院校继续向张江布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地,按照“四个面向”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攻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科创“核爆点”。要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能级,不断催生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表示,将深入研判形势变化,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聚焦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谋划一批重大举措、重点项目、重要政策,着力打响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杨‘数’浦”品牌,精心编制引领未来发展的“十五五”规划。
黄浦区科委表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结合中央科创区“十五五”规划制定,加快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嘉定区新城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姚轶力表示,将坚决扛起嘉定新城在建设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方面的职责使命,把准新城定位、加强规划衔接、发挥比较优势,将“一脉七星”作为推动新城科创策源功能和产业引领功能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创新生态动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新城贡献。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总书记重要讲话使全市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将立足全国大局,系统谋划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五五”规划,突出前瞻性,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紧盯科技前沿、细分赛道路径及全球竞争格局发展,动态优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布局,动态调整战略方向。
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将科学谋划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五五”规划,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和机遇,规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要改革,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学彦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建成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冲刺期。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要将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五五”规划与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底层逻辑、演化趋势深度耦合,把握新的“技术—经济”周期机遇,深刻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谈到,将以谋划“十五五”规划为抓手,加快开展“教”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理念牵引的高校“一校一策”综合改革,跳出学科专业、学校自身乃至教育系统“内循环”,融入服务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循环”,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工程智能创新实践为突破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目前,同济大学已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系统性推动学科转型调整、内涵升级。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表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规律,探索构建有建设交通系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人才培育模式,加强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创造高品质生活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对于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的“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表示,近年来,上海从“接地气”的社区卫生改革、智慧医院落地,到“高精尖”的医疗科技成果突破,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将以谋划“十五五”规划为抓手,进一步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他透露,为加速创新药惠及患者,还将进一步缩短公立医院创新药进药审批周期,从原本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确保创新药一旦获批上市,能以最快速度进入医院药房,尽早服务患者。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将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虹口发展的时代方位,全面深化治理创新、加快建好人民城市,精准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好保障改善民生,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以全新实践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表示,将全面客观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评估分析、对标分析、需要和可能分析,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功能定位,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推动G60科创走廊走深走实,更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
徐汇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黄科表示,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准聚焦民生痛点难点,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更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静安区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细功夫,以人民为中心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大,以钉钉子精神谋划好优质普惠、可感可及的群众身边实事,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