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表达”诠释“真理的甘甜”!上海校园化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沃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郜阳 陆梓华 王蔚

时间:2024-05-26 20:37:56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

上海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战略部署,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深化学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十年来,上海的大中小学课堂正着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课程育人体系,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星火”仍在“燎原”

在复旦大学师生心中,“国福路51号”是个熟悉又亲切的地址。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住所,记录着1956年至1977年他在该校的生活形迹与工作点滴。现在,这幢掩映在绿意中的洋房经过修缮,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讲述“信仰之源”、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故事。

在这里守望、讲述故事的,是一批复旦青年学子——“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讲述着百年前先贤们寻求真理的故事:“此前有许多人以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源于日文版,其实不然,日文版中的‘无产者’被译为‘平民’,意思并不准确。陈望道结合英文版,准确地译出‘无产阶级’的含义,这对中国革命乃至革命者产生巨大影响。”

他们是“90后”“00后”,通过培训和一次次讲解,这批青年学子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成为《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陈望道》大师剧在浙江义乌大剧院演出

2020年6月,服务队全体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既是一份激励,也是一种责任,希望我们未来能更好地讲好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负重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亚男说。

四年过去了,“星火”仍在“燎原”。2023年8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蔡薛文完成自己的第一百场讲解。蔡薛文说,如今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已从当初的30余人扩展至80余人,成员包括青年教师、博士生等,大家以陈望道旧居为主阵地,边学习、边研究、边宣讲,服务了来自学校、社会各界参观者10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每一名队员都立志成为“火种”,尽己所能把《共产党宣言》昭示的“真理之光”“信仰之源”传播开去,将红色火种撒向更广袤的土地。

2020年6月以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逐步将理论讲解从场馆内带到场馆外,从校内带到校外,从线下带到线上,争取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的讲解体悟到“真理的甘甜”。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多年前,一群热爱英语和音乐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决定学以致用,向世界传播中文歌曲。他们起名为“Melody C2E”,意思是将中文歌词译成英文,再以优美的旋律传播出去。《追光者》《小幸运》《知足》……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收获了无数国内外粉丝。

不久前,又有一群热爱戏剧和法语的年轻人,用所学专业助力中国原创音乐剧翻译成法文。他们为团队起名“语蝶”,期待让语言插上翅膀,破茧成蝶。当经典音乐剧《金沙》唱段《天边外》法语版动画MV上线,又是一波盛誉涌来。

把语言教学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相结合,是上外的优势,更是特色。团队成员说,初衷是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讲中国故事,希望能让更多的外国观众理解中国音乐剧中的歌词之美、内涵之美、文化之美。“中国有很多制作精良的经典原创音乐剧,但是很少有像法国音乐剧的这种全球热度,我们希望有一天中国原创音乐剧也能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友人看到。”团队成员张子墨说。

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多语译制中国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并作交流展示

该校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指出,在推动中国优秀文化成果从“走出去”到“走进来”的过程中,既要突出文化外译作品中的中国思想,彰显文化外译作品中的中国价值;也要用世界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不断促进中外文化互通有无、和谐发展。

在上外,师生还经常一起用英文讲党史、辨析外媒报道……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未来的新生力量能够向世界“解释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潜移默化形成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则将很多“非遗”纳入专业教学,同样为传播中国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贡献。作为专业课教师及“葛陶紫砂”品牌传承人,青年教师葛菡禄显得十分有底气。她介绍说,学校引进紫砂行业的大师及民间实力派艺人,将他们各自的紫砂绝技带入课堂,为学校的“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国际手工艺创作营之紫砂艺术创作

连续11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和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吸引来自亚、欧、非、美等大洲的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发展、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学校先后在埃及、土耳其、斯洛伐克等国举办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出涵盖海派绒绣、海派丝绸、戏曲服饰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沪上非遗作品。学校还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与设计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在该校开设“工艺中国”海外课堂,输出陶瓷、玻璃等手工艺非遗课程。

“‘影’领成长”,引起共鸣

在上海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观看了同一部影片《长空之王》,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获得的是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学唱电影主题曲《云端》时,留云小学的孩子们觉得,电影中试飞员都是英雄,他们为了提升国家隐形战机研发的成功率,拿自己的生命在测试,歌曲既然是歌颂他们,就应该唱得激情澎湃,然而老师却说,要唱得柔和、温暖。经过讨论,孩子自己找到了答案:战斗机试飞员就像是奥运会金牌选手身后那些陪练的人,他们默默无闻,甘做幕后英雄,沉稳却饱含深情的歌声,符合他们低调而伟大的人生选择。

在嘉定的一所小学里,师生联手制作有红色寓意的工艺品(摄影:陶磊)

在留云中学的一节八年级道法课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也围绕《长空之王》展开,初中生的任务,是为电影设计一份宣传策划案。有的小组集体设计了电影小报,有的则计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举行一场“英雄故事会”。“让我内心震撼的是队长张挺,当试飞时发动机骤停、失火,飞机失去控制,他为了保护队友和百姓的安全,选择献出生命。”“当我看到熊熊燃烧的飞机向操场上的孩子冲来,我特别害怕,但他却成功飞过,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一操场像我这样的孩子。”……同学们将对英雄的崇敬融入画面和演讲稿中,希望引起更多同龄人共鸣。

同样从电影出发,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的高中生探讨的是关于“和平年代,我们怎样爱国”的问题,拟定一份演讲词。如何让讲稿更能打动人?刘宏老师提醒同学们,想一想电影中的台词如何打动人心?女生王心怡说,最打动她的是张挺生命倒计时开始的那句“同志们我已不能返航了”,然后才说“爸,妈,儿子我……”没说完飞机就坠落了。演讲稿中唯有体现出“先国家、再小家”的英雄本色,方有感染力。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校长孟琰玲介绍,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2020年推动的“中国系列”课程进中小学项目为抓手,上海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构建了“‘影’领成长”课程,结合小初高学段特点,建立了跨学科、跨学段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德育浸润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路径,评估不同学段学生知行合一的达成度。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由相关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