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首部古文字研究生综合教材出版,看“冷门绝学”的人才培养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时间:2024-05-20 13:35:25

120万字、历时4年,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著、中西书局出版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5月18日在上海首发。这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第一部研究生综合教材,填补了长期以来该学科教学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教材的空白。

作为“冷门绝学”的古文字学,涉及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与一般学科相比,合格的古文字学人才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更大。

当下,古文字学人才培养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记者专访了几位古文字学专家。

“三部曲”之一

“40多年前我读本科时用的是油印教材,不是正式出版物,内容偏浅、材料陈旧。”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回忆。

古文字学自成为独立学科以来,一直没有一部成体系的、能够反映研究进展和学术前沿的教材。

此次出版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下编大致按书写载体和时代分类,每一类选取若干原始材料进行读解,涉及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简帛、秦汉简帛、战国秦汉金文、玺印封泥陶文及其他文字等。本书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对古文字已有初步了解并有学习意愿的读者。

刘钊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有两个编撰理念,一方面注重经典性、前沿性、创新性。坚持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原则;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展现半个多世纪来的新材料,尽量纠正对古文字学还停留在五六十年前甚至一个世纪之前的错误印象;与时俱进,专设《古文字工具书与数字化资源》一章,今后争取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修订版。

另一方面注重基础性、渐进性、扩展性。化繁为简、变难为易,选取的资料可以是有难度的,但注释分析尽量追求浅显易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下编的选读部分专设概论,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又将选读的出土文献分成有注释与无注释(白文)两种,以便读者从入门到进阶,皆有所得;以选读的资料或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扩展各类相关知识和研究领域。

据了解,《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只是复旦编写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材“三部曲”之一,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材、“强基计划”古文字方向的细化教材正在编撰中。

如何让年轻人产生兴趣

随着4年前“强基计划”古文字方向的实施,改变了一直以来没有本科教育的窘状,古文字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绝学”不绝,但相对而言依然“冷僻”,人才培养依然难度不小。

被问及当下古文字学人才培养的最大困难时,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认为,从高中到大学本科的衔接有些脱节,有的学生对于古文字一无所知,完全是零基础。他建议,可面向高中生开设选修课或让其对古文字有所接触,引导真正有志于此的高中生报考。

在黄德宽看来,目前“强基计划”古文字方向的师资、教材和知识体系都还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这些学生如何平稳转到研究生阶段,有待在体制机制上理得更顺。除了高校、出版社、博物馆等传统就业渠道,建议拓展新业态就业,比如信息产业或重视传统文化普及的岗位,都可以吸纳古文字方向的毕业生。

“古文字学专业性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登堂入室’,如何让年轻人产生兴趣,是人才培养的一大困难。”刘钊说。之前他有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博士研究生阿列霞,正是出于对古汉字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求学,如今成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有人可能担心选择古文字学,没有远大前途或收入低,其实由于国家的重视,这些年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说,目前我国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完整开设从甲骨文到汉简的全部课程,“好在此次出版的新教材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