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持续受关注,“过来人”和相关专家为毕业生出谋划策
早规划换思路 找工作有“通关秘笈”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时间:2024-04-25 10:00:44

不久前,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上海启动“促就业攻坚行动”。市教委有关部门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就业实习招聘会,与以往不同,此次招聘会采用了“职业规划+实习见习+就业招聘”全流程就业赋能模式,提供岗位3600余个。春季招聘算是每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末班车”,专门针对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的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开始,上海共举办了市级招聘会15场,今年预计还将举行16场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并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

“大学生找工作难”,这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难在哪里?如何调整就业策略?什么样的高校毕业生最受就业市场青睐?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过来人”、应届生和相关专家。

现状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

“大学生就业已经跳出了人们原有观念,职场上的大学生不可能全是坐办公室的白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处长袁翔认为。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00余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已然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对传统的择业就业观念产生巨大冲击。

著名人口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长期关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1000万人,在同年龄的人口中,大学生人数超过了非大学生人数。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你走进人才市场一看,年轻人几乎都是大学生,很多还是研究生。”彭希哲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需要大批的体力劳动者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可由于大多数的年轻人进了大学校园,一段时间以来,劳动力市场就业便出现了不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国建筑工地的工人还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批人,他们五六十岁仍在工地上坚守,年轻人鲜有问津这个职业。

如今,这种不平衡开始趋向平衡,即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活总是要年轻人干的。”彭希哲认为,现在“快递”和“外卖”大军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惊奇,这是劳动力结构所决定的。今后,家政、餐饮、零售、娱乐等各行各业,大学毕业生将无处不在。

“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彭希哲指出,适龄年轻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为中国产业升级、新经济启动提供了人才支撑。即便是大学生从事服务业,他们较前一代也能更好提高服务档次。

经验 要抢占求职先机

尽早跳出单一书本知识

记者从上海几所高校就业中心了解到,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提前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还是能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找到一份与专业契合的工作。

那么,什么样的毕业生能成为“就业达人”呢?华东理工大学就业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能够获取面试机会,直至获得offer的毕业生有个共性:在校期间就得到大量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或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早早地跳出单一的课堂,获取社会经验。

王洋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签约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的求职“通关秘籍”是:早去实习。大一时,他就明白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点浅显,尤其是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还没等到正式用就已逐渐淡忘。大三伊始,王洋成功获得了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安全评价师岗位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可谓充满挑战:除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外,还要在岗位上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标准化报告。但是,他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飞速成长,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职场小白成长到能够独当一面。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郭若琛一入校就确立了职业方向:金融科技。大二开始,郭若琛先后在中泰证券、云从科技、哔哩哔哩、蔚来和携程完成5段实习实践。当时,她住在华理奉贤校区,每天早晨6时起床,天光微亮就去赶早班地铁,花两个多小时到市区上班,晚上再花两个多小时披星戴月回来。等忙完一天的实习回到学校,基本都已经到了晚上9时多。郭若琛说,那段时间真的是挺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的确是“人间值得”。只有抓紧大学期间这段相对纯粹的时光,去磨砺、去积累,才能在机遇到来时不错过。果然,去年秋招,郭若琛获得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美团等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朱楠,去年签约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她在大学前三年,就充分利用寒暑假去各类单位实习,曾在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闵行支行、上海市爱心暑托班、上海市奉贤区社会保障中心等单位有过实习经历。丰富的实习工作经验,让朱楠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现在的学生要懂得,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而要走向社会广阔的天地。”袁翔说道。这位长期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引用陆游的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考察、亲自上手,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

建议 第一份工别太挑

基层起步扎实积累经验

就业专家指出,不挑不拣,先签下人生第一单,找到第一份工作,依然是大学生求职时需要保持的心态。一位高校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现在要求学生降低预期。”比如,法学院的毕业生,不要将职业规划早早定位于司法公务员、律师,要从基层企业的法务做起。还有,预期收入较前些年略有降低,不要过于计较,要认识到这仅是自己职业的起点。

小李同学毕业于本市名牌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浦东一家面包店的店长。当年刚毕业的他因为想出国耽误了找工作,于是在面包店打零工,没想到,这竟让小李找到了职业方向。现在他已经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他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做一份最简单的工作,哪怕是面包店服务员,未来都是有发展前途的。第一份工作让我学到了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经历一次次失败,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赵莉芳签约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一基础技术岗位。大三暑假,赵莉芳通过招聘网站及招聘会等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最终在学校举办的2024届实习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3个实习岗位。实际工作后,她发现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些不够用,就连最简单的制图,也是要在企业学习一周之后、改了8次才过审。大四开学后,赵莉芳结束实习全身心投入到求职中,先后投递了近百份简历,做了30份以上的测评,面试了10余次。可是,即便准备充分,由于研发岗位竞争激烈,赵莉芳投出的简历大多没有回音,能过初筛的很少。去年10月下旬,她终于拿到了第一份录用通知。江淮汽车集团提供的岗位和赵莉芳的专业方向非常契合。赵莉芳总结:“找工作是一种缘分,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与定位,不能幻想一步到位。扎实从基层做起,是不错的选择。”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李翀毕业于同济传统的优势专业,他毕业时没有选择在一线大城市扎堆,而是回湖北老家工作。假期,他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实习。中南建筑设计院有关负责人评价:“实习期间,李翀同学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能将在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展现出了优异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中南建筑设计院决定为其发放免试offer。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