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如果培养的学生连中国心都没有,教师为谁辛苦为谁忙?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时间:2024-04-24 16:00:00

图说: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读书会现场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向于漪老师学习?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传承好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启动会,昨天在杨浦区教育学院举行。会议号召在上海的基础教育领域广泛探寻于漪“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的成长轨迹,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家的精神品格。

一座中国教育富矿

“人民教育家于漪就出在上海,就在我们身边,上海学习教育家精神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昨天的活动启动会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说,要通过学习和研究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话语体系。对此,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幼教师部部长谭轶斌深有感触地说,于漪老师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术富矿,在语文教育领域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她都有宏富的学术成果,有许多创新性的学术成就。比如,于老师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70年代提出既“教文”又“育人”,90年代初提出培养“现代人素质”、语文教育要“弘扬人文、改革弊端”,本世纪初提出“教育要树魂立根”、教学要“德智融合”。在语文教育领域,于老师“教文育人”的语文教育目的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观、面向全体人人发展的学生观,这些理论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学术宝库,对指导当下的教育教学实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有思想高度

长久以来,于漪老师养成了一种固本培元的读书习惯,她今年已95岁高龄了,仍坚持每天阅读,不愧为终身学习的典范。这给于漪老师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的学员们很深的教益。育才初级中学教师赵佰红说:“我清晰地记得基地开班的第一天,每个学员都拿到了一张书单,有《论语》《史记》《中国文学概论》这些语文老师熟知的名篇,也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等我们不熟悉的书,用于老师的话说就是极其‘磨脑子’的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哲学、历史等各个方面。三年中,无论酷暑严寒,无论工作再忙,每个月总有两个周末,我们聚集到杨浦高中,围坐在于老师身旁阅读、交流、讨论。她带领我们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对我们学员心灵浇灌的过程,是提升我们精、气、神的过程。于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做教师‘思想要有高度,文化积淀要有厚度,专业修养要有深度’。”

培育于漪式好老师

于漪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她善于从东西方先贤的智慧中获得启迪,留下了许多教育哲言:“学生是教育的第一立场。”“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如果我们培养的人连中国心都没有,我们为谁辛苦为谁忙?”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黄音说:“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仅要读于漪的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将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真实力量。”

据新民晚报记者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从于漪教育教学思想中受益,在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于漪式好老师”系列活动中,本市将组织广大教师阅读《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以及于漪教育著作和文章,培育一批于漪式好老师。 

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在阐释这次系列活动的要义时说,就是为了引导全体教师深研细究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自觉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职责,把提高本领作为必修功课,使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