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戏之祖”遇上新疆娃 同济一附中这样打造“文化润疆”的“育人密码”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4-01-25 12:15:2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伴随着婉转清丽的唱腔,两位演员蹁跹小步,悠悠登台,指尖兰花上下翻动,绚烂的衣装映着面上的红妆……

不久前,同济大学携手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办了“秀动同一附,社彩进校园”新年专场活动,一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惊艳了在场所有观众。而台上的演员,全部来自同济一附中的内地新疆高中班。

dc8257c447ea0b0bccbf09a0558a957.jpg

当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戏之祖”昆曲走进校园,遇上一群新疆学生,会激起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走进同济一附中,去探寻这群新疆学生在昆曲的一唱一和、百转千回中,跨越古今去感知、寻找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的故事。

依托高校资源

将昆曲引入新疆孩子的世界

地处杨浦区新江湾城的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从2014年起,学校开设“内地新疆高中班”,以进一步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如何让这些新疆孩子尽快融入校园,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近10年来,从剪纸、射箭、京剧到舞龙舞狮,学校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

2019年7月,杨浦区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联手共建“同济大学杨浦基础教育集团”,同济一附中成为其中唯一的高中成员校。不久后,依托中国昆曲博物馆、同济大学博物馆、同济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引入“中国昆曲艺术文化特展”进校园,同时特聘了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兼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担任指导专家,并开展了专家讲座、传统文化学生艺术团队建设、师生艺术修养活动等一系列项目。

0a28cda05efb92925d217239512356c.jpg

“这么好的资源,应该让我们内高班的新疆孩子参与进来!”据同济一附中内高处主任许伟康介绍,经过各方努力,从2022年底开始,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开始跟随上海昆剧团演员张颋、谢璐学习演唱《长刀大弓》《皂罗袍》等经典昆曲区段。

这批新疆孩子都是2022年9月入读内高班的,在此之前,“昆曲”只是他们在屏幕上见过或者听说过的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剧种,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对学习昆曲的热情很高,80名新疆学生中有近50人报名参加了昆曲学习。“人类对美的感知是跨越民族的,昆曲作为一门至繁至美的艺术,又诞生于江南文化的土壤,天然地吸引孩子们,特别是新疆孩子对于舞蹈和歌曲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和天赋,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在上海求学的这些新疆孩子。”许伟康如是说。

一堂“走心”思政课

让新疆孩子找到使命感

学校面向内高班的低年级开设了初级班,普及昆曲艺术,在高年级则开设了提升班,选择有潜质的孩子重点培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昆曲艺术修养。课堂上,老师带着这群新疆孩子分析南曲北曲的异同,了解昆曲曲谱的曲牌名与音符等知识;一起打节奏,加深对“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戏曲节拍的理解;逐字逐句教唱昆曲经典片段,并以哼唱、加字唱、男女生分别演唱、班长领唱等形式调动同学们的热情。张颋老师说:“《皂罗袍》一曲描写了杜丽娘与婢女春香至后花园遍赏‘姹紫嫣红开遍’的良辰美景,引起青春觉醒,这其实与同学们在春色芳菲的校园中吟唱昆曲、感悟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所述的春之美好相得益彰。”

a2b711c50b194da0179d8f61204f014.jpg

一年下来,大部分孩子已经可以颇像样地演绎几个昆曲片段。但在学习昆曲之初,他们也曾遇到各种困难。来自新疆和田的麦尔哈巴是《游园惊梦》中春香的扮演者,作为一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却被一把小小的扇子难住了。在昆曲表演中,扇子是一种重要道具,往往能反映人物身处的环境。但在把玩扇子的过程中,持扇的手势、力度和扇底扇面的呈现都有讲究,既不能拿得死死的,也不能拿得太松。麦尔哈巴说:“为了在舞台上能够自如地运用好扇子,有段时间总会随身携带一把扇子,没事就拿出来练一练。”

895c2eb2af0a586d2f4e1a8751878fd.jpg

“昆曲的调子拉得很长,音调又总是绕来绕去,绕着绕着我就记不清楚了。”来自新疆喀什的卡米力江一开始学得有点崩溃,但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无比认真,逐个从唇齿喉舌去纠正同学们的发音位置。“后来,我按照老师教导的,慢慢去摸索昆曲的发音跟嘴张开的角度,原来嘴不能张得太大,音调要慢慢地绕,找到感觉后我就越来越有自信了。”

9015dfda0c9a27a76d248ef3cade61d.jpg

除了学唱昆曲,学校还开展了文化特展、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带领同学们一起认识昆曲艺术,感受昆曲魅力,更好地培养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热情,指引同学们以“民族融合,天下大同”的全新视角来讲述国家文化精粹。

其中,昆剧名家谷好好带来了一堂“走心”的美育主题思政课,令孩子们深受触动。她以昆曲之美为切入,深情款款地讲述了自己从艺36年吃苦练功、流汗流泪的成长经历,为同学们阐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内涵。喀什姑娘阿迪拉告诉记者:“这堂课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原来一个甩头、一个投袖的背后凝结着的是十多年的汗水,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去传承这门艺术,这也让我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昆曲,以后可以给更多的同学讲,给我的弟弟妹妹们讲。”

登台演出

让新疆孩子更自信、更热爱传统文化

2eccae2e5e1240afc7204c4e7933ba4.jpg

经过近一年的昆曲学习,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高光时刻——登台表演。在试穿服装和走进录音棚那天,伊犁姑娘拉孜娜头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我要上台表演昆曲了”,夹杂着紧张和兴奋的情绪,她清晰体会到心底涌起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跟同伴们都特别地好奇,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体验,那些华丽的戏服我们都不会穿,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录好音后也是迫不及待地听了一遍,觉得效果挺好这才放下心来。”

42f61943c2d094111e36b7c79f29be8.jpg

正式表演那天,主演的阿迪拉和麦尔哈巴身着昆曲戏服正式登台亮相,翘起兰花指,从容演绎游园惊梦片段。而后,昆曲班全体同学登台演绎,一颦一笑尽显传统文化魅力,也让台下的观众们感受到了文化共融之美。表演结束后,听到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努尔买买提紧张的心情才渐渐放松下来,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台表演。他说:“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我从对昆曲一无所知到可以登台演出,昆曲带给了我自信,我热爱昆曲,更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像努尔买买提这样通过昆曲找到自信的孩子还有很多。来自新疆的派驻教师玉珠见证了孩子们在上海一点一滴的成长。她说:“学习昆曲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是个很大的挑战,但他们一直很刻苦,除了不断练习,还会主动查资料深入了解昆曲的魅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舞台上下来后,兴奋的孩子们围住了玉珠老师,忙不迭地询问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拿到演出视频后,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视频分享给远在新疆的家人,家长们也很激动,还特地发信息给我,夸奖孩子们真是太棒了。”看到昆曲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玉珠老师也特别为他们高兴。

f4f1027335cd394736f28aa53b87453.jpg

虽然接触昆曲不过一年有余,但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对于昆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卡米力江特别喜欢《牡丹亭》里的一句唱词“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他眼中,学昆曲又何尝不是这样?真正去接触、去了解昆曲了,才愈发体会到昆曲的魅力。来自新疆库尔勒的王鹏江说,昆曲与新疆民族歌舞,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背后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将文化内涵表象化,“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因为这些是经过时间积淀下来的精华。”拉孜娜说,“牡丹亭不光是描写了游园的景色,其实它更体现了杜丽娘作为一名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控诉,这样的勇气即使是放在当下也依然具有社会意义。”

让昆曲文化在校园扎根

用美的教育灌溉学生心田

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刘育蓓看来,带领内高班学生走进昆曲文化、感受昆曲魅力,是希望培育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鉴赏、传承热情,以“民族融合,天下大同”的全新视角讲述古典精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关于如何让昆曲文化在校园里更深地扎根、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学校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刘育蓓透露:“接下来,我们希望将昆曲文化进一步课程化,对其内涵和形式进行拓展,例如,让语文老师、历史老师等多门学科的教师都参与进来,将昆曲这一艺术形式与多学科进行融合,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地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c407516b50cadd477d29fe3bec45f1f.jpg

刘育蓓说,学校一直以来都希望在校园营造这样一种昆曲文化,那就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的各种时机与场合,以昆曲艺术打造古色古香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维的校园活动,努力使昆曲之美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审美方式和精神境界。“例如,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让学生们探讨戏曲文化是否需要传承和保护?昆曲又有着哪些保护价值?我们希望包括内高班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校园文化的无声浸润,懂得欣赏昆曲这样一门艺术,接受这样一门美的教育。”

记者 程媛媛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程媛媛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网上学习平台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