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隐患1.6万处,玻璃幕墙监管与AI社区等入选世界城市日治理数字化百佳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时间:2023-10-31 10:06:21

从窗玻璃自爆,到开启扇掉落,在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上海,玻璃幕墙建筑多达1.3万栋。然而,玻璃幕墙通常使用年限仅25年,仅5年之内预计就有1600栋建筑达限。为此,上海把这个问题交给“智能机器”,将城市玻璃幕墙全面纳入数字监管,纳管114759栋次,及时发现并处置隐患共16023处,探索出玻璃幕墙管理的先行先试经验。

10·31世界城市日之际,《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蓝皮书(2023)》在沪发布。从玻璃幕墙监管到静安区“数字减负”、长宁区“AI社区”、浦东新区“非现场执法”等,多个上海市案例被选入治理数字化“百佳”之列。研究发现,蓝皮书囊括103个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共涵盖6个领域,其中近70%的场景都应用于“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城管”等。

防患于未然,消除玻璃幕墙可能对市民生命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其背后是大数据深度学习。3年多的7万条数据、近1万个幕墙安全案例,被用于机器深度学习,由此研发出人工智能辅助安全管控体系的智能算法。从动态管理行为到周边气候数据等,加之无人机巡查、微距摄像头、清洗机器人等技防手段,系统可以识别被归因的30个风险因子,自动发现、上报与处置。

北京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分布。

记者了解到,这一最新《蓝皮书》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课题组编写,他们梳理了中国21个超大和特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并呈现应用场景涉及领域、技术采纳分布特征、评估关键维度等内容,勾勒出中国城市“智理”整体图景,为未来大城市治理数字转型应用场景提供建设思路。其中,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在上海市长宁区,不仅有24小时无人看管篮球场、24小时机动车共享充电桩,还有24小时营商服务、24小时数字司法所等紧贴着百姓需求,“AI社区”实现了智能道闸、智能门禁、智慧电梯、智慧探头、智慧停车、智慧车棚、智能充电桩等全覆盖。

又如上海浦东,城市治理中问题发现可能比问题解决还难,因为存在大量治理盲区,包括流动摊贩、非法排污等。为此,区内481个高清视频探头覆盖22个主干道,20辆智能街巡车覆盖巡查全区,以及95%以上的沿街商户。案件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 24分钟,效率提升90%以上。

“目前依赖人类决策的城市治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局限性和盲目性,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人类的决策理性转化为城市智能体的自学习、自进化、自主决策。”作为“2023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主题活动之一,在以“未来城市·多元聚资”为主题的2023全球城市论坛上,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自进化城市智能体就是传统智慧城市的AI升级,把整个城市当作一台巨大的机器去训练,由1张智能感知网络、1个城市超脑、N个智慧应用构成,建立“数据-算法-芯片-应用”四位一体的数据飞轮,推动城市智能体的智能演进,形成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模型何以用于城市治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认为,既有“热”实践,也要“冷”思考。他透过大模型应用实践,提出未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何去何从必须基于“实战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的原则,作为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治理绩效的新方案。

全球城市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当天,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姜斯宪,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以及上海市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为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2023)”一等奖的团队颁奖。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