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香何以香飘世界?朱振武新书《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发布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颜惠芳

时间:2023-08-23 11:31:13

历经十年踟蹰、共三卷一百五十多万字、展现汉学家眼中的书香中国……8月22日,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的专著《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在上海书展发布。

据了解,该书包括《中学西渐:汉学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英语传播》《他山之石: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语传播》和《归异平衡:英语世界汉学家的中国故事书写》。三部曲独立成卷,自成系统,却又彼此关联,互为呼应,形成完整的一环。作者结合异质文化和时代背景,对葛浩文、闵福德、金介甫等46位汉学家的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整体研究和系统考察,对他们为什么译、译什么、怎么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以及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什么要研究汉学家的中国文学文化翻译”“为什么把研究重心放在文学外译上”“翻译过程中为什么要追求归异平衡”“为什么要研究汉学家中国文学文化翻译的问题” 在发布会上,朱振武对学者和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谈及“三部曲”的创作初衷,朱振武表示,研究汉学家们的翻译,最终目的是要让中国的文学文化真正走出去,目的是让翻译的主体变成我们自己的双语文学文化学者,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文学文化更加原汁原味地传输出去。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指出,“三部曲”顺应时代,引领用英语讲述中国教育,填补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教材的空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认为,“三部曲”是国内第一批系统、全面、多维地考察中国文学英语传播的学术巨作。

文化互鉴的实践阐释

文学首先是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文明互鉴至关重要。“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不仅关注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都给予系统完整的观照。

同样闪亮登场上海书展、《杜甫诗歌全集英译》的作者赵彦春认为,“三部曲”是对研究对象概览式的扫描和深入的剖析,精言妙语,广大悉备。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肖维青说,三部著作就像“显影剂”,把中国文学翻译进程中一批默默无闻的汉学家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展现多维立体全方位,而且带有温度。

上海师范大学的李志强谈到,“三部曲”以历时体系为框架对汉学家进行整体化评说,这种评说具体表现为,翻译批评文本的“体系化”呈现、翻译研究理论的“概约化”凝练和翻译评点方法的“多维化”运用。

中学西传的理论创新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朱振武教授表示,优秀的翻译家总是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平衡,汉学家们也是如此,因为不同的社会语境决定着他们归化或异化的力度和倾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导张曼认为,“三部曲”是第一部梳理近百年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翻译史;第一次较完整地呈现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多元面貌,打破了1990年代至今翻译界主流持中国文学在海外是社会学材料的观点,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文学翻译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文学性、历史性、政治性;第一次提出翻译的归异平衡定律,在理论层面阐释了中国文学走出去、走进去的意义与价值。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导耿强认为,“三部曲”以宏大的气魄纵览英语世界汉学家群体的翻译故事,阐发其归异平衡的译艺之道,以及文学沟通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转换密码。

上海电力大学钱屏匀博士则注意到脚注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黄忠廉特别强调,“三部曲”可以探明中国故事英译的他律,揭示其中的自律,进而逼近其间的通律。可以说,“三部曲”的理论贡献对一直以来理论上唯西人、外人马首是瞻的现象是个有力回应。

朱振武说,自己所做的研究就是为了从另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进行反思与总结,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参照,以期赓续中华文化血脉,繁荣世界文学文化,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知识桥梁。

最后,活动在全体与会人员齐声诵读朱振武的《壬寅三书叹唏嘘》和查明建的《沪上有位振武君》这两首诗中圆满落幕。

记者 颜惠芳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颜惠芳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