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所高校、近万件作品……上海连续八年举办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时玉 郑逸洁

时间:2023-06-09 20:05:27

参与高校达百余所,参赛作品近万件……6月9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优秀作品汇展线下展示活动在张江当代艺术馆(张江艺术公园内)拉开序幕。

据悉,本次活动是上海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市文创办和相关高校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部分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嘉宾共同启动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优秀作品汇展(郑逸洁 摄).jpg

嘉宾共同启动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优秀作品汇展

八届“汇创青春”,规模、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八届“汇创青春”活动于今年年初启动,九个不同类别的作品已陆续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行分类评选和展示。

八载春秋正青春,初心不改向未来。“汇创青春”是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高校文创成果转化而搭建的文化创意品牌。该活动旨在打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营造长三角文化创新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搭建高校“立德树人”文创教育成果与市场创新创意产业无缝对接的平台和桥梁。自2016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活动现场展出的学生作品创意无限,精彩纷呈(郑逸洁 摄)  (2).jpg

活动现场展出的学生作品创意无限,精彩纷呈

“优秀作品汇展”是“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季的“压轴作品”,展出的是获奖作品中的精华集萃,来自上海及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作的近千件艺术创意优秀作品在张江当代艺术馆与公众见面。

在艺术馆的户外舞台上,来自本市5所高校的11项原创服装设计类获奖作品,在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倾情演绎下,成功地传递了作品所想要表达的生态保护、非遗传承、人际关系、人生理想等多个方面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艺术馆一楼展厅汇集了视觉传达类、环境设计类、产品设计类和综合艺术类(含公共艺术、美术、影视等)精彩作品,涵盖海报、文创产品、雕塑、美术、绘画、实物等品类,将高校学子的优秀创意作品与上海城市文化的魅力有机融合,以视觉元素生动展现青年大学生关注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主题丰富、创意十足。二楼展厅以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类,戏剧舞蹈、音乐艺术类,服装设计类,工艺美术类,互联网文创类优秀作品为主,利用动态捕捉、虚拟现实等技术,拓展艺术的表现形式,用“新科技”赋能艺术作品,打造沉浸式城市艺术体验空间。

汇聚拔尖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主办方表示,本次优秀作品汇展线下展示活动通过动态展演、静态展示和沉浸式体验,展现精彩的科艺融合作品。同时,将高雅艺术融入市民生活,服务于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人民城市为人民”目标理念落到实处。

汇聚红色原创之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第八届“汇创青春”涌现了很多红色原创作品,集中体现了“大思政”背景下的育人实效。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赣出好茶油——红色茶油香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通过建设茶油劳动教育基地,吸引学生到村栽种和加工茶油,为芦甸村引流;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茶油产品及衍生品包装设计,强化品牌红色价值;搭建数字营销模式;进一步创造产品附加值,促进茶油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展出的学生作品创意无限,精彩纷呈(郑逸洁 摄)  (3).jpg

活动现场展出的学生作品创意无限,精彩纷呈

如,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的作品《红薪文化——青少年成长红色薪火的传播者》,讲述了红薪工作室以500余件红色文化数字媒体作品为基础,开发出红色微课堂系列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数媒课程形式向广西、甘肃、山东三地14所中小学青少年群体传播红色文化以及打造特色“趣动”动画社,传承红色薪火“关心下一代”的故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三所学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打破时空隔阂,共同创作完成了体现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同向的歌曲《追光》,用这首歌曲体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又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作品《焕》,用当代首饰风格表现苗族民间故事,让民族元素存在于日常生活里,使人眼前一亮,重新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承载的意义;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作的电子展板《聚焦红色传承·铸党魂守初心》,展现了从传承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的创作初衷,激励我们保持赤子之心,以奋进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创作的音乐剧《国之当歌》青春版,以国歌精神唤起民族自信,激励民众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

聚焦科教兴国使命,开创科艺融合新局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三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同济大学《寻——第三人称数字艺术游戏》是一款主要由大一新生创作的数字艺术游戏,属于中国艺术造型领域最前沿探索的素描教学案例和作品。利用虚幻引擎技术,游戏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和逼真的物理模拟,为玩家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数字艺术与黑白素描的结合使玩家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个非凡世界的魅力与超乎想象。此外,这款游戏还能够启发学生在艺术造型领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为艺术造型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东华大学学生以名画《富春山居图》为灵感,结合童年家乡记忆,将IP和VR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关于富阳的VR和2D版本的短片《富春江畔过》,让观众有更好的沉浸体验,了解富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中国地域文化;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探索中式古典美学与装置艺术融合的道路,创作出了《生长的永恒》新媒体音乐艺术装置,用音乐科技的学科前沿视角传承创新中国美学故事;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的作品《5G救护车内舱及智能升降担架设计》,结合5G技术、价值词分析方法、人物动线图绘制等方法对救护车内舱布局、智能升降担架、医患数据共享交互平台进行了设计,使得有限的急救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国际赛中,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创作了《联觉器》,这是一个有着联觉的人工智能,在表情和气味间构建了一个创新的连接。该作品囊括了美国未来艺术奖、中国数字交互艺术大赛金奖、日本福冈亚洲数字艺术奖、澜景未来媒体学院奖等众多奖项。

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全链条孵化载体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作品转化,探索产业升级新模式,构建智慧生活,打造智慧城市,是“汇创青春”打造全链条孵化载体的创新尝试。

以东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产业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和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斯特林低温冰箱”,与传统冰箱相比,该设计产品能耗低,结构简单,制冷工质绿色无污染,更可靠也更环保,如今该产品已经被孵化购买。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作的《OralFly刷冲漱三合一高速喷射口腔护理引领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创作的《智慧坞一一智慧家装与安全物联的方案提供者》和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创作的《民航数字化智能客舱终端体验设计》也都是被多家企业认为极具潜力的优秀代表作品。

用创新赋能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的作品《擦亮计划—设计赋能老字号,振兴中华文化》,擦亮计划团队致力于老字号品牌的焕新研究,已经与十余家老字号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共累积73起设计项目,受媒体报道百余次,展开活动累积人数达660万人次,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了102家老字号企业,致力于将老字号品牌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上海大学学生作品《海上“模”都——用微缩艺术讲好海派故事》将海派文化融合于微缩艺术,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沙盘设计活动,并开设沉浸式交互体验项目,使模型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自编自演的舞蹈作品《优伶》,通过艺术化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百戏中民间艺人“优伶”的舞蹈形象和可贵精神,获得了舞蹈类的一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生作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插画设计》,用和谐共生的插画形式,运用平面及色彩构成,传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互相合作和努力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另据了解,“汇创青春”作为文化创意平台,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机会,吸引到诸多国际学子的关注,并积极参与,比如,在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类项目中,来自韩国东西大学的KyungHyejin和YooNanhee就一起创作了三维动画《Bong-Boong》等作品。

记者 刘时玉 摄影 郑逸洁

责任编辑:刘时玉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