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访问量5千万人次,这个全天候学习“加油站”解决了什么教育“痛点”?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时间:2023-03-21 11:57:40

在制冷原理课开课前一周,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李梦佳便登录校园网下载了课程资料,提前预习;进入教室之前,李梦佳在教室门口一块电子屏幕上查询课表,通过人脸识别“刷脸”签到;而在上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电脑系统随机分组,同学们展开讨论,并用无线投屏分享小组成果……这些变化,正悄悄地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发生。而支撑这一变化的,正是学校的“一网畅学”平台,无缝衔接线上与线下,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进行全过程支持。

学生在教室前的电子屏幕上查阅电子课表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教学手段,愈发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黄烜介绍,比如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大多凭借主观判断,缺乏直观有效的管理手段,等等。于是,针对这些教学“痛点”,从2019年开始,上海理工大学尝试自己建设智慧教学平台,将“平台+资源+服务”整合在一起,促进师生、课程、教学活动与智慧教学有机融合。经过四年的摸索,“一网畅学”的实质性应用效果已经呈现:2022年,平台总访问量近5000万人次,最高单日访问量50万人次,最高单日访客数15310人次。

智慧教室门前的电子课表对课程一览无遗

“一网畅学”平台引发的改变,首先体现在平台的资源利用上。虽然说,以往学校老师也能将课件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预习,但学生究竟对哪些课件观看的比较多?会对课件中的哪一部分反复观看?这些信息老师都无从所知,学生看过之后有何疑问,也无法及时向老师反馈。使用“一网畅学”之后,学生的这些在线观看的行为细节都能通过大数据反馈给老师,方便老师针对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上传课件的使用情况

一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需求,也因此得到满足。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张同学告诉记者:“我虽然是工科学生,但对艺术鉴赏比较感兴趣,有了‘一网畅学’平台,我可以跨学院、跨学科在网上先自学起来,很方便。”“这就像一个全天候学习‘加油站’,最大程度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务处陈琳老师说。

“老师可以轻装上阵,甚至不用带什么东西,只要进教室上课就行,因为课件已经提前上传在平台上。”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董晓亮介绍,学校第一教学楼是沪上单体最大的智慧教学空间集群,学校共有160余间智慧教室。在这里,每个智慧教室都安装有课程录制高清摄像头,上课所有的视频都会自动录制并上传,同时也可随时开启直播教学。不同校区、不同学段的同学可以通过“一网畅学”同步上课,即使无法到线下教室的同学,也能清晰地看到老师的板书,甚至能通过在线分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现场感十足。

平台发给老师的课堂报告

上理工外语学院马芫老师告诉记者,就拿最常见的点名来说,如果遇上几百人的大课,一个个点名太费时,而使用“一网畅学”后,在教室的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二维码,同学们扫码即可实现签到;二维码每隔三四秒换一次,以确保签到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我们在这一系统中,事先已完成与教务系统上课名单的实时对接。”教务处李丹老师解释。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随时回看录播视频,在线提交作业也能收到老师的及时反馈。

学生收到的关于自己的课堂报告

新学期,“一网畅学”升级后,每位老师和学生都将定期收到一份报告。老师收到的报告,是一份详细的课堂情况报告,如课堂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率、课堂讨论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得分等都详细列入其中,有利于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宋丹萍介绍,每次课后,学生也能收到一份报告,某个知识点得分率是多少,都能通过图形表现出自己在班级中的相对情况。“通过这些提醒,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主动‘我要学’转变。”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甘屹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整合校内外资源,把数字图书馆、校内不同学段的教学资源纳入进来;积极发挥一网畅学教学平台的集成辐射效应,联通继续教育学院,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构建更加完整的“一网畅学”智慧教学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