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人民教育家手写5页文稿纸:好的教育不是淘汰式,不是“教”统治“学”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时间:2023-03-03 10:30:19

“立德树人是时不我待的事,不是等别人把条件都创造好了,自己照搬照抄,而是要主动做,积极创造条件做。”1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在沪颁出26个案例奖。其中,《信息化赋能学校全面育人》等8个案例入选“卓越案例”奖,《经济环保低碳的厨余垃圾堆肥》等18个案例获“特色案例”奖。

为此,94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亲笔写下长达5页的文稿纸,字字工整、力透纸背、金句迭出。在这封超过1500字的长信中,她欣喜于获奖案例的设计者、实践者主动作为,认为他们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变革活动,证明了“创新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和积累的支撑”。

“教”代替“学”状况仍屡见不鲜

风从何处来,教育改革从基层做起。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去年暑期发起并主办“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征集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的305个原创案例,覆盖全国20个省、直辖市,为基础教育卓越育人提供典型范例,涵盖5个主题:基础教育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创新实践、科学教育的新模式、教育评价改革、“五育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未来学校变革实践的新样态。

在于漪看来,仅从获奖案例来说,就有五育融合育人,就有历史文化、人文精粹、科学素养、环境保护、食源探究、信息技术、未来科幻等方方面面育人,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尊崇学生个性特征。她直言,“真正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不是淘汰式的教育。”

于漪一针见血指出,“由于长期附着在脑子里的观念,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惯性,‘教’统治‘学’,代替‘学’的状况仍屡见不鲜。”她在信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磁场才为精彩纷呈,不断闪发高质量的火花。”

记者了解到,在华东师大二附中,被评为卓越案例的“N个百分之百——五育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这20多年来经历了前期、成熟期和推进期3个阶段,由“六个百分百”发展为“N个百分百”。

其中包括:百分百的学生做100课时的志愿者、百分百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百分百的学生选修校本综合选修课程、百分百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百分百的学生完成100个实验、百分百的学生学会游泳与太极拳、百分百的学生参加“晨晖讲坛” 、百分百的学生课外精读推荐名著等。

教育就是天天帮学生解决问题

这一案例之外,还有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技术赋能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以项目活动为支架的科学教学新样态”、上海尚德实验学校的“以人为本 童趣多元”小学科学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践,共4个获奖案例,入选了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所有案例都是问题导向。”做了15年校长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王殿军来沪对案例进行深度点评。他倡导守正创新,坚守教育本位,认为这些改革创新非常值得鼓励,应当复制推广,“办教育就是天天解决学生问题,而且都是围绕育人,以每个学生发展为中心。”

于漪还援引了学者吕叔湘先生的话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与此相反,不给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法子拿到手。

除于漪外,展评特邀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当代教育实践家顾泠沅作为顾问,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也担任了组委会主任。此期间,共55位高校学者、正高级教师和研究员开展三轮评审,对案例进行集体辅导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评审表示,这些原创案例坚持在最常见的学校解决最常见的教育问题中彰显创造性,追求在解决问题中突显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力、以小见大,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脚踏实地地研究解决,由此产生的实际效果和辐射效果、互动带动作用是显著的。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