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好初中⑫ | 华江中学:“强校工程”为创新发展带来“三把密钥”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12-29 11:45: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自2018年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来,各区各校着眼做强内功、抬升底部、持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这一初衷正逐渐变成现实。

学校更强了,口碑更好了,学生受益了,越来越多的“强校工程”实验校,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小育推出“家门口的好初中”专栏,带你探寻“强校”的秘密。

在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来自嘉定区华江中学的邹明邑同学以《基于PythonFlask的定点水质检测系统研究》课题,摘得大赛桂冠。据了解,自该校2018年成为上海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像邹明邑这样的时代新人。“强校工程”,为这所坐落在江桥镇的新开办学校创新发展提供了“三把密钥”。校长徐永光表示:“一所新学校就仿佛一个新生命,学校创办第二年有幸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就注定了我们的‘生而不凡’。”

文化为基,创新发展的第一把“密钥”

“强校工程”为华江中学的办学发展输送了一批智囊团,市、区教育部门专门组织市、区两级专家团队对学校实地进行起点评估,同时,还特聘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上海市曹杨二中原校长王志刚作为特聘专家驻校指导,使华江中学在创办初期就得以精准定位和特色发展,实现了学校的“高开高走”。

图片

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一校一策”推进工作评估会

强校之路,文化先行。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强校专家指导学校用足用好毗邻虬江河的地理文化优势,以“水文化”为主线,有机统整学校发展愿景、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在价值引领、空间创设、内涵提升三维融合发展中提高办学质量。

走进华江中学的初印象就是“校园处处皆美景,美景处处融于水”。丰盈的学校办学外在表现于醒目的亲水主楼梯、贯穿主通道的“知水善用”长廊和分布在各个教室的“微型水景观”之中,形成了贯穿“校级—年级—班级”的“水环境”文化。

图片

图片

学校“水文化”阶梯

在内涵建设方面,学校着力打造“水润心桥”项目,架构“师生互爱、师师合作、生生共进、亲子和谐、家校互信、校社共建”六座心桥,重点实施全员导师育人、“四求”(求真、求实、求新、求专)教师培养、“四向”(向上、向真、向善、向美)青少年培养、“润心”课堂研究、“润心”家长学堂等项目,让学校每一个主体、每一项工作都能在“水文化”的润泽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如今,华江中学的校园内外已经形成了“谁人不识水”的文化导向,学校“水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程为纲,创新发展的第二把“密钥”

位于嘉怡路151号的“八分园·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里,华江中学的学生正在制作搪瓷杯,学生需要从“中国百年搪瓷”的项目化学习中学文化、学历史、学科学、学工艺,完成全程的学习任务。

图片

学生参加“百年搪瓷”活动

强校特色,课程为重。华江中学关注个体成长要素的综合发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打造“润德、润智、润雅、润行”四大课程群,发展学生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社会参与度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图片

融德、智、雅、行于一体的“润心”课程

优秀毕业生唐萌远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趣味田园课,我和伙伴们一起开展了‘室内微生态’小课题项目研究,建立了校园植物名录,比较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为此,我们还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上海教育电视台‘一起来成长’专栏节目,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图片

学生参加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

“趣味田园”是学校“知水善用”综合课程的子课程,课程重点研究鱼菜共生系统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旨在增强学生生态环保责任,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图片

学生进行鱼菜共生装置实验

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以来,区域优质资源持续向校内辐射。嘉定区教育学院课程部专家多次指导学校的综合课程建设,学校在“润心课程”中萃取“以水育人”的关键因子,凝练形成“知水善用”综合课程,融合了“生态与责任、探究与实践、设计与创意、力量与活力、劳动与智造”等五个素养板块,课程内容涵盖语文、地理、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艺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旨在通过跨学科协同实施,系统培养学生“知水善用”的品格与能力,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

图片

学校“知水善用”综合课程图谱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第三把“密钥”

“四求”,让教师变更强

2019年,华江中学思政课教师孙丽霞赴京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年11月,“江桥学区思政教育研训基地”落地华江中学。学校还开发了“思政小主播”课程,思政教师们带领学生进电台、上街头、访场馆,学党史、看时政、读法典……该课程正以思政课为核心逐步形成跨学科联动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迄今为止,该基地已连续3年举办课程展示活动,基地研究成果《依托紧密型学区探索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的实践研究》立项区级重点课题。

图片

2021年江桥学区思政教育研训基地展示活动

孙丽霞老师是华江中学“四求”教师的典型,也是学区立德树人的代表。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实践探索“水文化”润泽下的“四求”教师培养机制,为教师们定制了校本培训课程,比如“书记讲堂”等坚定立德树人理想信念的“求真”培训、“优师强教”成长论坛等锤炼专业立身扎实本领的“求实”培训,还有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应用的“求新”培训、优化骨干教师培养孵化的“求专”培训等,力争培养出更多像孙丽霞老师这样的优秀园丁。

图片

图片

“优师强教”教师成长论坛

据学校青年干部刘苹介绍,自己就是“强校工程”的受益者,业务上收获了“市中小学教师实验能力大赛”二等奖等佳绩,2022学年还被作为嘉定区校级后备干部人选参加了教育管理研习班的脱岗培训。

2021年,“强校工程”持续推进,华江中学成为“市区联动提升嘉定(新城)教研专业水平”项目校,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全程指导华江中学教研教学工作,学校教学质量保持高位稳定。2022年4月,华江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智慧传递 强校先行”——2022年嘉定区初中“强校工程”在线课堂教学专场活动中作分享。

图片

市教研员赴学校指导

图片

华江中学数学教师丁爽的“强校工程”展示课

“四向”,让学生变更强

培养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青少年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假期,华江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地铁14号线开展研学活动,乘坐被称为“换乘王”的地铁14号线,体验家门口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打卡14号线沿线的“红色地标”及商圈地标,走访沿线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八年级学生王天啸感言道,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有意义,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还学到了只有沟通才能连接人与人心灵的道理。

图片

学生研学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生积极参与地铁14号线研学活动

随着“强校工程”的推进,学生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不断提升。华江中学优秀毕业生、市百佳“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王嘉豪现在已经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一名高中生,他曾是华江中学“四向”少年领袖培养项目的第一批参与者。据他回忆,初中四年的学习让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满怀理想的少年。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他提供了展现自我和成长的舞台。尤其是学校“四向”少年领袖培养项目以卓越成长为目标导向,量身定制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领袖课程”,让他各项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华江中学阶梯式培育“四向”少年,面向全体,形成了4个维度、12项指标、40个观测点的日常考核标准,将过程性表现列入综合素质评价,驱动每个孩子“四向”品质螺旋上升。面向个体,打造“领袖课程”,重视学生干部梯队的培养,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干部网络。

校长徐永光介绍说,学校还整合生源所在9个村、社区以及学校周边黄家花园、虬江河、美术馆、蔬菜基地、消防中队、阳光家园、企事业单位等资源,打造了学生“15分钟校外幸福活动圈”。

图片

学生走进附近农场开展劳动实践

四年来,“强校效应”是立体的、多维的,华江中学先后获得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绿色学校等荣誉,教师专业能力明显增强,入选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2人、区种子计划6人,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获奖100余人次。

办学5年、强校4年,华江中学已经成为了家门口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报告数据显示,98.6%学生对学校认同度较高。学校正在朝着“社会满意、家长放心、教师舒心、学生向往”的优质特色学校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