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玩一天不累,博物馆半小时就走不动
“博物馆疲劳”如何破解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简工博

时间:2022-11-24 11:00:49

“我儿子是学渣体质吗?”日前,一位母亲在社交媒体上的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她11岁的儿子在迪士尼乐园玩一整天都不觉得累,可带他去博物馆参观了半小时,孩子就频频喊“太累了”。在评论区,竟然不少人都和这个孩子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参观博物馆觉得“累”的现象被称为“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早在1916年就由美国专业人士提出,后续陆续有文博与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进行研究。

明明展出的都是既具艺术性又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艺术品,为啥还会疲劳?有没有办法来破解?

“走了两万步”

“到博物馆参观真的是个体力活!”从事广告创意制作的方雷今年7月曾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宅兹中国”文物考古展。晚上回家他发现,手机计步器显示当天他步行了两万多步,是平时的一倍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参观博物馆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展陈效果,不少知名博物馆建筑本身就非常宏大,空间设计上的气势也增加了参观者的移动距离。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其核心建筑占地达到5.6万平方米。而正在施工建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总建筑面积达11.32万平方米,明年四季度建成开放后,上海博物馆两馆馆舍建筑面积合计15万余平方米。

一些博物馆在设计时强调庄严感和仪式感,会强调空间效应,例如让长阶梯成为“标配”。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一道庞大的阶梯;在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也有长阶梯可以通向每一层的展厅。这样的设计在国外也很常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仅要爬长阶梯进馆,大堂内的长阶梯甚至曾逼得参加慈善晚会的明星脱下高跟鞋赤脚上楼。

“博物馆的空间对展陈效果非常重要,那些长阶梯也的确极具象征意义。”文博爱好者郁先生建议博物馆在空间安排上可以适当“留白”,给参观者足够多的休息空间:“比如海外许多博物馆的阶梯、走廊,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参观者,但在国内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在他看来,引导参观者合理利用空间休息有助于缓解疲惫感,“能坐的地方就贴上标志或设置好长椅,让参观者大大方方地休息。”

“站着上了90分钟的课”

“这上面写的什么字?”日前记者在一家博物馆看到,几名参观者为看清展品说明,不得不弯腰凑近展柜,才勉强看清上面的文字。而站在一旁的参观者杜先生则用手机拍下上面的文字,放大了再看。“我已经习惯了。”杜先生表示,自己身高179厘米,“但很多展柜就比我腰部高一点点,想要看清细节就得弯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期刊《PsyCh Journal》的编辑王日出曾直言“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是他去年看过“最累”的展,因为展示柜特别低矮,参观者不得不经常低头弯腰甚至蹲着看展,他猜测“可能是为了让观众体验到这位由于车祸而脊柱受损的建筑大师在做野外勘测的辛苦”,也有人表示该展的设计是为让观展过程犹如俯身致敬。

喜欢在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严迪也发现,“国内很多展览好像不希望参观者停留很久,几乎都没有休息交流的地方。”而他在国外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里发现,甚至展品对面就设有座椅,参观者可以长时间凝视展品。“之前在国内参观几个品质很好的展览,同去的人也都是有备而来,可我们交流信息都只能站在展柜旁,非常累。”

事实上,“博物馆疲劳”症在20世纪最早被专业人士关注,起因就是观展姿势造成。不过在王日出看来,“审美和认知疲劳也是造成‘博物馆疲劳’症的一大原因”。“每一幅艺术作品都有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每个展品都有人文历史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就算只看标签,参观者也要不停地获取新的信息,很多信息还是没有连续性甚至相互碰撞的。”在他看来,“就好像成千上万的操着不同语言、口音的人,在跟你说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表达着不同的情绪。”

“参观博物馆肯定不同于休闲旅游,更像是一堂历史文化赏析课程。”叶女士表示,“谁站着上90分钟的课不累?”她建议,为了让观展更具“沉浸感”,适当设置互动体验环节有必要,“但整体观感还是应该以舒适为主”。

展览文字部分“实在无趣”

在一家私企工作的刘凌喜欢带着一双儿女去参观博物馆,但她也发现孩子们面对文物时非常容易失去耐心:“很多文物的背景、故事乃至细节都是通过文字呈现的,孩子没有耐心阅读那么长的文字。”最近她参观的一场展览,一个展厅竟然全是文字配合少数照片罗列在展板上:“那我为什么不买一本书回家仔细看呢?”

不仅孩子没耐心,刘凌也直言一些“明明展品很有意思”的展览文字部分“实在无趣”。许多展品的文字介绍只有诸如名称、年代和尺寸等,“但文物重要的是背后的故事和当时的生活场景,这些内容无论是文字介绍还是语音导览介绍,都太简略了。”

方雷每次展览必看文字,但他希望这些文字“有信息量”,最厌恶少数展览语言部分“假大空”:“展览很重要的是策展思路,策展人应该回答选择、组合这些展品的思路想法,而不是动辄以‘人类命运走向’这样的大话来涵盖。”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