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服务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上海高校这样做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2-11-23 18:00:00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1月23日)上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陈宏凯、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回答了记者提问。

图片

提问:

请问市教委在发挥上海高校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支撑服务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图片

孙真荣: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结合点,一直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

我市现有64所普通高等学校,15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我市高校集聚了由100余名“两院”院士、3000余名各类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高校人才队伍;我市高校牵头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约占全市总数的65%;2021年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超过70亿元,占高校年度科技总经费近30%,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数超过800个,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总的来看,我市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落实《行动方案》,依托我市高校学科专业、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从四个方面支撑我市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通过强化学科建设筑牢创新基础。学科是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关键依托。我们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持续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实施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行动计划,引育一批兼顾国际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战略科学家、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高校学科整体实力,筑牢原始创新基础。

二是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对接产业急需。高等学校第一要务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将围绕落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一要求,对接服务未来产业发展,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统筹制订和实施我市高校急需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聚焦健康、智能、能源、空间、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布局相应的学科专业,针对性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模结构。今年将先期启动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工作,加快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

三是通过布局平台基地强化服务实效。创新研究平台基地是科研创新的关键平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上海高校已建有近400个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其中不少平台基地直接服务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去年以来,我们还实施了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上海“3+6”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了一批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攻关实效。

四是通过加大融通协同提升服务能级。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着重于创新链条的融通和创新主体的协同。一方面,我们与市经信委共同实施了联合创新计划,组织商发、重燃等头部企业与上海高校优势力量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着力开展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风险性较大但潜在获益较高的前沿技术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与市科委协同推进我市1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支持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现在第一批启动了两家: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我们还将重点推进“大零号湾”和“环同济经济圈”等区域科创载体建设,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一起来看主发布内容↓

图片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