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大学子利用暑期实践探索远程居家康复模式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2-09-26 12:13:28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当前,我国脑卒中失能患者数量庞大,康复资源发展不均衡,患者“康复难”问题突出。今年暑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10位同学秉持“帮助更多脑卒中失能患者回归社会,让脑卒中康复的实现更为简单”的愿景,开展了一系列远程居家康复模式探索的社会实践。

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居家康复训练内容

一项针对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调查显示,仅有47.3%的患者曾接受过康复治疗,大多数未曾接触过卒中相关健康知识与康复技能培训。这一数字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康复资源上仍有不足,康复服务还不够普及。

为准确了解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康复医疗从业人员与普通社区百姓等群体对于远程居家康复服务的真实态度与具体需求,上海中医大的这支上海学生团队自7月5日以来就在上海市的各大医院、社区内,以义诊、健康宣教等形式,开展了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深度调研,并招募了一批脑卒中患者。他们都存在康复需求,但由于经济受限、活动不便等理由不得不放弃院内康复治疗。

调研问卷涵盖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需求,以及对个性化定制康复训练方案跟练的接受程度。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远程居家康复有着积极态度,76.81%的受访者愿意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居家康复。其中,患者最为关心的是康复专业性问题,占85.92%,其次分别是收费情况、医疗资源、便捷性和服务质量。他们不仅希望能得到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对躯体功能训练、心理健康指导和长期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也尤为突出,并希望在所获取的康复服务中能够包含中医特色疗法。

在调研之后,学生们制定了脑卒中患者远程居家康复的安全性评价实施方案、康复评定标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标准,同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之后的实践中。

为了帮助这批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和康复效果,团队选取适合在居家环境下进行、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临床证据的训练指导内容,量身定制设计居家实景康复训练,并初步拟定远程居家康复方案的流程与标准。团队还邀请临床专业康复治疗师共同参与视频录制,除了讲解训练动作跟练要点,也会有语音鼓励、训练倒计时播报等人性化设计,并配有普通话和沪语的语音讲解,让视频跟练通俗易懂、方便易学。

为避免让远程居家康复指导成为线下康复的线上重现,团队采取“任务导向性训练”理念,通过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毛巾、梳子、扑克牌等,结合训练目的设计动作与目标,如拧干毛巾里的水、坐位下穿鞋等,设置分阶段式难度调整,有效激发患者训练动机,针对性地提高其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帮助他们更好的回归生活。

“远程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整个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项目团队共为23位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远程康复指导与健康管理服务。康复计划实施前,团队成员会先为患者进行一次完整的线下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康复意愿与目标,制定个性化远程居家康复方案。团队成员会在早上发送当日康复训练计划与健康教育内容,并在晚间跟进当日康复进度,给予答疑与鼓励。除初次线下评估外,项目团队每周都会以实时视频的方式为患者进行至少一次线上评估,确保康复效果与进度。

患者严爷爷(化名)脑卒中患病3月有余,经过两个月的院内康复治疗,其上下肢活动能力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但尚不能独自行走,也无法完成吃饭穿衣等精细动作。其女更是为了全身心照护老人而暂离工作岗位。为减轻女儿负担,经多次沟通,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远程居家康复方案。 

每天早晨8:30,严爷爷都会收到团队发送的个性化跟练视频,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等;根据训练效果,还会增加针对性精细功能训练。对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团队会叮嘱严爷爷等女儿下班后辅助完成。训练前,团队会对每次训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说明,并提供详细的规避方案与操作讲解。到了晚上8:00,严爷爷又会打开微信,和团队成员复盘一天训练效果,成员会以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答疑、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第二天康复方案。

通过回访发现,远程康复指导不仅提高了服务对象的功能活动与生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照护者的压力与负担,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团队成员也收获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一个月远程指导后,严爷爷已经可以借助拐杖在家内安全行走,并独立完成进食、洗漱、穿衣、如厕等活动,生活能力与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焦虑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他感慨:“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居然还能在家里康复,感谢你们让我重新走起来,之后我也会继续努力锻炼,争取早日生活自理。”严爷爷的女儿严阿姨表示,“我形影不离照顾爸爸两个月,但其实不懂要怎么帮他训练,多亏了有你们,他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真的太感激你们了。”

实践出真知,上中医康复人在行动

“康复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动人的小瞬间,他们的真情实意让我更坚定了康复学习的决心,今后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更多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实践团队成员俞婧哲表示。“‘远程康复’这一词在课堂上经常听到,但通过实践获得了许多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正面反馈后,我意识到作为康复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也找到了自己的前进动力和人生方向。治病救人是为了活得更好,这也是康复的意义,希望随着康复领域的发展,患者们能有更光明的生活。”实践团队成员祝愿表示。

“我意识到,原来完成‘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回归社会’这一目标,需要走的路还有这么长,我们只有不断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才能真正为患者的全周期康复筑建起坚固的桥梁。”团队成员胡梦婷表示。

沈倩如则对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了解到中风患者对于远程居家康复指导的渴望和需求,我深切的感受到患者在家康复的焦虑、迷茫,也十分欣喜于我们的帮助为他们带来的希望。远程居家康复的实施让我看到患者的笑脸和进步,我感受到由衷的温暖和满满的成就感。”

此次社会实践对上中医康复团队的成员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在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活场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开展康复评估和治疗的实操技能,更对康复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程媛媛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