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中的小画家们在外滩办画展,“热选”的艺术课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之美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2-09-17 10:00:00

“教学楼前的两棵树和石头,见证了学校的一切。它们如此顽强。石头虽不美,却生机勃勃。这象征着我们的精神,无畏和坚持。”国际部12年级学生Alice Ma在谈到她的油画作品《校园》时这样说。“当结构不再拘泥于空间,当想象与现实碰撞,我们的校园将拥有哪些形态的可能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国际部校友祁睿琳在她的插画作品中,将折纸艺术与校园建筑互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体……

他们都是“观察者”,用眼睛观察校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然,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16日,位于外滩的复星艺术中心ANNEX空间变身清新雅致的画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观察者”艺术作品展在这里开幕,师生创作的作品一一展示。此次展览恰逢复旦附中建校72周年,也是学校首次举办校外艺术展。 

“观察者”:欣赏美感受美

本次展览以“观察者”为主题,分为观察校园、观察生活和观察自然三个部分,展出了84名师生所创作的43件作品。师生们以绘画、摄影、平面设计、折纸等多种艺术手段,表达对传统美学和现代创意的理解,呈现眼中的美好世界。

来自高二年级的丹贞宗杰、格松措姆、次仁央宗几位同学运用口罩、多媒体软件等素材,将作品幻化成了一只只蓝色蝴蝶,拼接成大海、天空、人生的《三部曲》……同学们用颜料、画笔、多媒体等技术表达出自己对“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的独到见解。画展以“观察者”为主题,鼓励学生们用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所见所闻来取材,鼓励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构筑丰盈积极的精神世界。高三3班学生夏纤芸说:“在附中的艺术课堂上,同学们能通过伟大的作品体悟最真实的生命;能将自己对生命的观察与理解付诸艺术创作的实践,实现自我对美的追求......”她说,艺术教育是对美感的唤醒,唤醒了自己的感知力,在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观察自我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不断成长。

艺术课为何成为热选课

在复旦附中,艺术课一直是学生的热选课。艺术教研组的老师们分别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为学生设计了声乐、古典音乐、平面视觉艺术,以及传统与现当代艺术四方面的艺术课程。此外,还积极建立校级艺术团队与兴趣小组,在原有管乐团、合唱团基础上,先后开设了戏剧社、街舞社、美术小组、书画小组、吉音社、陶艺社及影视制作社等,艺术社团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另一片天空。

传统的音乐教育一般以欣赏、鉴赏为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网络上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教育中?如何让艺术教育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这也对艺术组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霉霉’早期的歌听起来更优美,但是这些年的旋律就显得有点浮夸?” “为什么周杰伦10年前的《彩虹》,在由他战队学员重新演绎时,有了完全不同的韵味?” “《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版与25周年纪念版的音乐剧哪个更好?”在附中音乐课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关于流行音乐的分析。在艺术组老师看来,“不管是经典歌剧,中国戏曲,还是二次元的动漫音乐,或者更早年代的欧美经典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而艺术课堂就应该是让学生放松和滋养精神的地方。比如在古典音乐课程中,除了教学生唱、鉴赏,每位同学还会学习指挥两首作品,以此加深对古典音乐的感悟,更能为学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丰富美育形式提升艺术修养

依托高校资源,学校还聘请了上海戏剧院、上海戏曲学校的资深教师为学生开设《戏剧表演》、《戏韵身形》等选修课程,在丰富艺术课程的同时,也为学生拓宽了艺术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在今天的展览上,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周涛、高级讲师张勇、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一波、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王燕等专家被聘为复旦附中“艺术教育校外导师”。

每年,学校还会在校园中举行“春夏秋冬”四季艺术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对视觉艺术有进一步的深度体验。一年一度的 “校园艺术节”,都是学校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节期间开展的器乐、舞蹈、综艺、摄影、微电影、T恤创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附中学子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平台。

上海拥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化演出等资源,这些无疑是拓展学生对艺术体验与认识的最佳载体,使艺术教学更丰富、立体。此次校外艺术展的举办,就是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师生能够更深入、直观地理解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在创作体验中走进艺术,感受和传播真善美,不断提升艺术修养。

本次画展得到了复兴ANNEX艺术高校项目和上海复旦附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


责任编辑:陆芸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秘籍,请点击关注

新闻网微信
Top